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庚子岁暮杂感四首 其四

标题包含
庚子岁暮杂感四首 其四
朝汉荒台古,登临百感生。能开三面垒,孰据万人城。杨仆空横海,终军漫请缨。南溟去天远,重镇要威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号石麟,谥文忠。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境并不富裕。自幼勤奋好...查看更多
Qrama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汉朝的荒芜台地,登上高处时会产生各种感慨。这里能开启三道防线,有谁能占据万人的城市呢?杨仆只是空有海上战斗的决心,终军也只是以请缨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雄心壮志。南海离天边还很远,关键是要增强这个重要地点的声望和地位。
Qrama
去完善
释义
1. 朝汉荒台:指汉代时期设立在朝鲜半岛一带的军事城堡遗址。 2. 杨仆空横海:这里用东汉名将杨仆渡海攻灭东越国的典故,比喻当时中国准备进攻日本的情况。 3. 终军漫请缨:引用西汉文人终军的典故,形容自己希望像他一样建功立业。
Qrama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著名官员林则徐在庚子年末(1840年)所作的《庚子岁暮杂感四首》之一。诗中表达了他对局势的担忧和对国家的忠诚。 首联“朝汉荒台古,登临百感生”,描述了诗人登上汉朝时期的古迹,心生感慨。这里的“朝汉荒台”指的是古代边防军事设施,象征着国家边境的安全问题。 颔联“能开三面垒,孰据万人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防御能力的忧虑。他认为只有具备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确保国家安全。 颈联“杨仆空横海,终军漫请缨”,引用了两个典故。杨仆是指西汉时期名将杨仆,他曾率领水军出征朝鲜,但因兵力不足而失败。终军则是西汉文人,他请缨出使匈奴,但最终被扣留遇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局势的担忧,认为当前国家面临的外敌威胁依然严重。 尾联“南溟去天远,重镇要威名”,表示虽然敌人距离遥远,但国家仍然需要加强边防建设,以展示威严,维护国家利益。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代边疆战争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现实局势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体现了他对国家责任和使命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一位忠诚爱国的文臣形象。
Qrama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庚子岁暮杂感四首 其四》这首诗是清代政治家、文学家林则徐在道光二十一年(即公元1841年)创作的。这一年是农历辛丑年,故诗题中有“庚子岁暮”字样。此时的林则徐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因鸦片战争的失败和战后局势的复杂,他被迫辞去了两广总督一职,回到福建整顿海防。 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一方面,清政府在与英国的鸦片战争中处于劣势,领土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另一方面,国内民众疾苦重重,民生困苦,民不聊生。这种背景下,林则徐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危机,他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结合这些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林则徐写下了这首《庚子岁暮杂感四首 其四》,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期许。诗句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国家、民族未来走向的思考与关切。
Qrama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