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

标题包含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号石麟,谥文忠。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境并不富裕。自幼勤奋好...查看更多
陈歪歪扭扭
去完善

译文
在西部天空下的重重大门前,千里的征途之人正勒马驻足。高耸的楼阁远望犹如与秦国树木相连,而围墙倾斜如同把陇西的云层都压制下来。 天山峻峭仿佛近在咫尺,而瀚海无边广阔让人迷茫。谁说崤函有多么险阻呢?回头一看,其实只是一个泥丸的大小。
陈歪歪扭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嘉峪关: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偏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2. 严关:指嘉峪关。 3. 界天西:划分了天的西边,指嘉峪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4. 万里征人:指远行的军人。 5. 马蹄:马的蹄子,这里用来形容军队的行进。 6. 飞阁:高架的楼阁。 7. 秦树:陕西一带的树木,这里用来指代嘉峪关以外的地区。 8. 缭垣:弯曲的城墙。 9. 天山:此处指祁连山。 10. 巉削:陡峭的山石。 11. 瀚海:指北方的大沙漠。 12. 崤函:即崤山和函谷关,位于河南省西部,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 13. 一丸泥:比喻易守难攻的地方。
陈歪歪扭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出嘉峪关感赋》,作者是清代的林则徐。诗中描绘了嘉峪关的壮丽景色和广阔的视野。首联“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点出了嘉峪关的位置,以及来来往往的行人过客;颔联“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用动态的笔触描绘了嘉峪关的恢弘气势;颈联“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勾勒出一幅雄伟的边疆画卷;尾联“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则是作者的感悟:虽然嘉峪关地处边陲,地势险峻,但是相对于茫茫大漠,它就像一个小小的泥丸。通过对比,展现了嘉峪关的独特魅力。整首诗以壮美著称,展现了林则徐对地理环境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陈歪歪扭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嘉峪关感赋》是清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林则徐于公元1846年被清政府遣戍新疆伊犁期间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在这段时间里,林则徐因在鸦片战争中力主禁烟抗英而触怒了英国势力,被清政府革职流放。这首诗歌以嘉峪关为起点,展现了祖国边疆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创作此诗时,正值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清朝国力日渐衰落,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渗透加剧,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在这种背景下,林则徐坚定地选择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将个人的不幸命运融入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之中。他在流放期间,积极参与治理新疆地区,努力推动新疆的发展,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还体现了一位爱国主义者在艰苦岁月中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斗志。诗句中透露出一种悲壮之情,使人们感受到在艰难困厄之际,仍然要保持高洁的民族气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陈歪歪扭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