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三月十七日室人生日有感二首 其二
偕老刚符百十龄,相期白首影随形。无端骨肉分三地,遥比河梁隔两星。莲子房深空见薏,桃花浪急易飘萍。遥知手握牟尼串,犹念金刚般若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愿共白头共度百年,此生相依不离分。无奈命运将我们分割至三处,相隔如星河中的两颗星。你的深情如同莲心深藏不露,桃花下的急流轻易就将我们吹散。虽然远在天边,但我仍能想象到你紧握佛珠的模样,也在默默念诵金刚经经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辛丑: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元1841年。
2. 三月十七日:这一天是林则徐夫人的生日。
3. 室人:指妻子。
4. 刚符:刚巧符合。
5. 百十龄:这里指夫妻两人的年龄加起来约一百多岁。
6. 相期:相互期待。
7. 白首:白头偕老。
8. 河梁:代指分隔两地的亲人。
9. 莲子房深:莲子即莲蓬,这里形容家庭关系复杂。
10. 薏:一种草本植物,此处借指家庭琐事。
11. 桃花浪急:描述命运的波折。
12. 飘萍:浮萍,这里比喻命运漂泊不定。
13. 牟尼串:佛教中的一种手串,象征吉祥。
14. 金刚般若经:《金刚经》,佛教经典之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大臣林则徐为其夫人贺寿时所作,饱含着伉俪情深和世事无奈的感慨。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讲述他与妻子年岁相仿、白头偕老的期许,以及骨肉分离的现实;后四句表达出虽然距离遥远,但仍牵挂彼此的心意。其中,“莲子房深空见薏”借用莲子深藏不露的品质,暗喻夫妇间的深情厚意;“桃花浪急易飘萍”则以桃花之落瓣喻示家庭的离散。结尾两句表现出他对妻子的关爱与祝福,希望她能够保持心境平和,诵读佛经,慰藉人生的曲折。整首诗婉转传情,富含哲理,堪称古代文人夫妇情感交流的诗文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辛丑三月十七日室人生日有感二首 其二》是清朝道光年间的官员林则徐在辛丑年(公元1841年)为纪念妻子生日而创作的组诗中的一首。此时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因禁烟而被罢免,谪戍新疆。
这一阶段的林则徐正经历着人生的大起大落。他曾被誉为“钦差大臣”,治理广东并成功禁止鸦片贸易,有很高的声望。但随后因为英国政府的强硬态度和腐败官员的出卖,他被贬谪边疆。这期间,他虽被剥夺了政治权力,但在流放生活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积极思考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
此外,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民众意识到国家的危机,也引发了强烈的反帝爱国热潮。然而,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积弱使得改革困难重重。在这种背景下,林则徐将个人的悲喜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用诗歌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