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

标题包含
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
玉粟收余,金丝种后,蕃航别有蛮烟。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最堪怜,是一泥丸,捐万缗钱。 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浮槎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号石麟,谥文忠。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境并不富裕。自幼勤奋好...查看更多
Emma.
去完善

译文
经过精心收获白玉般的稻谷之后,再播种金色的丝线,遥远的航行带回了异域的风味。两管竖立放置,有谁相伴在旁难以入睡。难以想象它们在黑暗中发出诱人的气息,最爱是在寂静的夜晚点起灯来,时间仿佛停滞不前。最令人惋惜的是那一颗小小的泥土丸子,竟然需要花费万千的钱币才能换来。 突然响起的春雷震破了寂寞的小屋,让人想起那些曾经的奢华已不再。海角的舞台虽然仍在,但混乱的船帆已经被收起,渐行渐远。或许能偶尔陪同仙人们漫步,看着清澈的海水像镜子一样平静。更应该传颂的故事是,即便穿越了重重的大洋和孤岛,也依旧不改变回归的决心。
Emma.
去完善
释义
1. 玉粟:指鸦片。 2. 金丝:烟枪的别称。 3. 蕃航:外国船。 4. 蛮烟:指鸦片。 5. 双管横陈:形容烟具的摆放。 6. 呼吸成滋味:指吸食鸦片上瘾。 7. 灯火:代指灯下的时光。 8. 春雷:象征禁烟的法令。 9. 零丁穴:此指英商船。 10. 蜃楼:喻英国侵略者的船舰。 11. 沙角台:位于广东东莞虎门的一处军事要塞。 12. 浮槎:木筏,这里比喻巡逻船。 13. 霓节:使者出使所用的符节,这里借指清政府的禁烟使者。 14. 澄波、似镜长圆:意指海面平静,象征着社会稳定。 15. 取次回舷:意为大快人心地打击侵略者。
Emma.
去完善
赏析
《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这首词,借用了古代诗词的意境,描绘了清朝时期平定鸦片战争的情景。首句“玉粟收余,金丝种后”描述了朝廷在严禁鸦片的同时,积极推广农业经济。紧接着,“蕃航别有蛮烟”写出外国船只运送鸦片的情况。接下来的两句“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鸦片带来的困扰。 下阕的“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形象地表现了清军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以及敌人逐渐失势的过程。而“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则说明了战争胜利的成果。接着,作者用“浮槎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盼,展现了与外邦和平共处的愿望。 全词采用了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宏伟的战争场面,抒发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坚定的决心,使读者感同身受,领略到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Emma.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这首词,是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林则徐在道光年间创作的。这一时期,正值清王朝国力衰微,内外交困之际。林则徐虽然身处高位,但他敏锐地洞察到国家面临的危机,并为此忧心忡忡。 在外部环境上,鸦片战争即将爆发,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严重的领土危机。内部方面,清朝官僚腐败严重,民众疾苦重重,整个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此外,由于儒家思想的束缚,许多士大夫盲目排外,思想僵化,导致国家积贫积弱。 面对这种局面,林则徐身为朝廷重臣,自觉担负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他力主禁烟,严禁鸦片贸易,以此维护国民身心健康。同时,林则徐主张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以振兴中华。然而,他的这些努力并未得到朝野的广泛支持,反而遭到了保守势力的排斥和打压。 在这种背景下,林则徐满怀忧国忧民之情,写下了这首《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为了拯救国家而甘愿赴汤蹈火的决心。这首词不仅展示了林则徐高尚的爱国情操,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与挑战。
Emma.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