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三月十七日室人生日有感二首 其一
敢将梁案举眉齐,家室苍茫感仳离。度岭芒鞋浑入梦,支床蓬鬓强临歧。剧怜草长莺飞日,正是鸾飘凤泊时。婪尾一杯春已暮,儿曹漫献北堂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我想起宋代那梁案上的妻子,家道中落分离的日子。翻山越岭依稀如梦,别离之际黯然神伤。多想留住春天草长莺飞的时光,却身处飘摇不定的境地。茶酒之后春意阑珊,孩子们还不懂得母亲的愁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梁案:指汉代赵广汉受冤而死的故事。这里用来表示家中遭遇变故,令人痛苦不堪。
2. 家室苍茫感仳离:比喻家庭遭受的困境和离别之苦。
3. 度岭芒鞋浑入梦:形容旅途中艰辛疲惫,如梦如幻。
4. 支床蓬鬓强临歧:形容离家在外,头发凌乱,勉强支撑生活的艰难。
5. 剧怜草长莺飞日:指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却恰恰是最让人哀伤的时候。
6. 鸾飘凤泊:比喻夫妻分离、生活漂泊不定。
7. 婪尾一杯春已暮:指春天的尾声,暗示时间的流逝。
8. 儿曹漫献北堂卮:指孩子们随意地向母亲敬酒祝寿,表达孝心和祝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政治家林则徐在其妻生日之际所作,抒发了诗人对家人聚少离多的无奈和对妻子深沉的关爱。首联中“敢将梁案举眉齐”比喻夫妻恩爱,与“家室苍茫感仳离”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现实中家庭的离散。颔联以“度岭芒鞋浑入梦,支床蓬鬓强临歧”描述了诗人在外奔波劳碌的生活,与家人分别之苦。颈联用“剧怜草长莺飞日,正是鸾飘凤泊时”表达了诗人在妻子生辰之际无法陪伴在侧的遗憾。尾联“婪尾一杯春已暮,儿曹漫献北堂卮”则祝愿家中的儿女们向母亲敬酒祝贺,体现了诗人身在外却心念家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出诗人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和对妻子的深切关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辛丑三月十七日室人生日有感二首 其一》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林则徐在辛丑年(1841年)为其妻子郑淑卿的生日所创作的。这一年对于林则徐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他先是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在广州禁烟,但在鸦片战争爆发后,因战事失利被贬戍新疆。
在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期间,他对鸦片泛滥现象深感忧虑,大力推行禁烟政策,试图从根本上解决鸦片问题。然而,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他的理想化为泡影,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战败后的林则徐被清政府革职,充军新疆。在此期间,他的妻子郑淑卿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无尽的关爱和支持。
这首诗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在诗中,林则徐表达了对妻子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句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