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外绝句 其三

标题包含
塞外绝句 其三
路出邮亭驿铎鸣,健儿三五道旁迎。谁知不是高轩过,阮籍如今亦步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号石麟,谥文忠。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境并不富裕。自幼勤奋好...查看更多
👀
去完善

译文
经过驿站时见到战士们在路边列队欢迎,原来这并非是有高贵的车马经过,而是阮籍今天也加入了步兵的队伍。
👀
去完善
释义
路:古代指京城以外的道路。 邮亭:古代的驿站,供官员休息住宿的地方。 驿铎:驿站的马铃声。 健儿:勇士,这里指的是士兵。 道旁迎:在路边迎接。 谁知:谁曾想到。 高轩过: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的诗句,表示尊贵的马车经过。这里用来形容高级官员的到来。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曾任步兵校尉,后世因此称他为“阮步兵”。
👀
去完善
赏析
《塞外绝句 其三》这首诗歌,描绘了在边疆道路上遇到的一幅场景:邮亭驿站的马铃声传来,三两成群的士兵在路边迎接。诗中的“高轩”和“阮籍”均用了古代的人物典故,前者指的是显贵之人,后者指的是任步兵校尉的阮籍。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暗示了自己虽然是边疆的普通一员,但内心却有着如同阮籍那样的豪情壮志。整首诗歌展现了诗人昂扬的精神面貌,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深感慨。
👀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外绝句 其三》是清代文学家林则徐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创作的。当时,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与英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林则徐被任命为两广总督,负责清政府在广东、福建一带的军事事务。他坚决反对鸦片贸易,严禁烟瘾,销毁了大量鸦片,因此遭到了英方的强烈反对。尽管这场战争最终以清朝的失败告终,但林则徐的英勇抵抗和他的禁烟行动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赞誉。 在这首诗中,林则徐描绘了塞外的壮丽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以“关山万里烽烟静”来形容塞外的宁静,同时又以“越鸟南来果亦稀”来表达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林则徐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的坚定决心和无畏精神,以及他对家乡亲人的深深眷恋。
👀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