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弘斋韵送任宰
近日延平创小斋,四方佳友为朋来。
虽为书上究余味,更要心中绝点埃。
健德千年期不已,高标万变讵能推。
直须义利途中办,宁使饥肠屡隠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日在延平创建了一间小书房,四面八方的好友都会聚于此。
虽然书本上的知识需要深入研究才能领悟其深意,但内心也要保持纯洁无暇。
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高尚的品质和德行需时刻以万变的世界来锻炼。
必须在追求道义与利益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即使饥肠辘辘也要坚持前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延平:福建南平的古称,是南宋学者朱熹的故乡,这里代指作者所在地或学问之地。
2. 书中:此处的“书”是指儒家经典之书籍。
3. 健德:具有良好德行的人。
4. 高标:比喻高人一等的风范。
5. 万变:形容情况变化多样,难以捉摸。
6. 讵能推:岂能动摇,表示坚定不移的态度。
7. 义利:情义与利益,道德与物质之间的平衡关系。
8. 隐雷:饥饿时的咕噜声。
去完善
赏析
《次李弘斋韵送任宰》是一首描绘文人友谊和追求高尚品德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陈宓对于创建友谊、追求真理和高尚品质的坚定信念。下面是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近日延平创小斋,四方佳友为朋来”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们在延平共同创立的小书斋相聚的场景。这个场景象征着文人们的志同道合和亲密友谊。
接下来,诗人在第二联“虽为书上究余味,更要心中绝点埃”中表达了他对于书本知识的热衷和对内心纯净的追求。诗人认为,不仅要深入钻研书本知识的内涵,还要保持内心的纯洁,摒弃一切杂念。这种观点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和道德的双重关注。
在第三联“健德千年期不已,高标万变讵能推”中,诗人强调了高尚品质的重要性。他认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即使历经千年的沧桑变迁,仍然能够持续不断地影响他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品质高尚的人的敬仰和对其持久影响力的肯定。
最后,在尾联“直须义利途中办,宁使饥肠屡隐雷”中,诗人表达了他的价值观。他认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必须坚守道义原则。即使有时候会遭受挫折,甚至忍受饥饿,也要坚定地遵循道义。这句话突显了诗人坚定的道德信念和对于道义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李弘斋韵送任宰》是南宋诗人陈宓在送别朋友任宰时所作。创作时间为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陈宓是南宋著名的文人、官员,他与当时的著名文人如陆游、辛弃疾等皆有往来。
在这个时期,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陈宓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对于国家的兴衰和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关注。他在任官期间,体恤民情,推行惠民政策,得到了百姓的爱戴。然而,他也目睹了官场的腐败和世态的炎凉,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这首诗是陈宓在与朋友任宰分别时所作。任宰即将离任,陈宓以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诗中,陈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离别时的感慨。同时,他也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任宰的期许,希望他能继续关心民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