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总持寺阁
今日登高阁,三休忽自悲。因知筋力减,不及往年时。
草树还如旧,山河亦在兹。龙钟兼老病,更有重来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天登上高楼,休息了三次忽然感到悲伤。因为这让我知道体力不如从前了。
周围的树木和草还是旧的,山河依旧在这里。我现在身体衰老多病,但还是有再来的日子。
去完善
释义
1. 总持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附近。
2. 今日:今天,这里指诗人登上总持寺阁的当天。
3. 三休:休息三次。这里指诗人登上总持寺阁的过程,需要休息多次。
4. 筋力减:体力减弱。这里指诗人感觉自己的体力不如以前。
5. 不及:比不上。这里指诗人的体力不能像往年一样好。
6. 草树:草木。这里指周围的环境。
7. 如旧:和从前一样。这里指周围的草木还和从前一样茂盛。
8. 山河:山和水,这里指周围的自然景观。
9. 亦在兹:也在这个位置。这里指山河仍在原来的地方。
10. 龙钟:形容人年老体弱的样子。这里指诗人自己。
11. 老病:年老多病。这里指诗人的身体状况。
12. 重来期:再次来这里的期望。这里指诗人希望能再次登上总持寺阁。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登总持寺阁》中,作者耿湋以今日的登高为引子,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展现了对岁月流逝、身体状况衰退的感伤之情。“因知筋力减,不及往年时”两句深刻揭示了作者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无奈感叹。
诗中还提到“草树还如旧,山河亦在兹”,表达了景物依旧、时光蹉跎的意境。虽然周围的景色依然如初,但诗人已不复当年的活力。接下来的“龙钟兼老病,更有重来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情感:年华老去,疾病缠身,让人愈发感慨万千。这首诗歌整体抒发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怀念过去的情感,读来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总持寺阁》是唐代诗人耿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德宗时期(780-805年)。在这首诗中,耿湋通过描绘总持寺的景色,表达了他在寺院中的感受和对佛家哲理的思考。
在这个时期,耿湋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尚书郎、侍御史等官职,但后因政治原因被贬为地方官员。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其失意心境和禅意,这与他在唐德宗时期的遭遇息息相关。
在唐德宗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耿湋作为这个时代的文人,对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总持寺阁上观赏风景时,感受到了寺院宁静的氛围,从而引发了对佛家哲理的深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