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知不觉间,青山已被暮色笼罩,层层秋云愈发显得深沉厚重。
去完善
释义
流水:比喻琴声清澈如泉水流淌;霜钟:秋天清晨带有寒意的钟声。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描写蜀僧弹琴为主线,开篇通过“抱绿绮”与“西下峨眉峰”的画面塑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奠定了整首诗高远清幽的基调。接着,“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琴声比作大自然中的风过松涛,令人仿佛亲临其境。第三联“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则进一步深化主题,把音乐的感染力与内心净化的过程相结合,同时借助“霜钟”的意象增添了一丝萧瑟的禅意。结尾处“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点明时间推移,暗示听琴者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忘却了外界的变化。整首诗行文流畅,情景交融,既表现了琴声的艺术魅力,又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彼时李白正处于人生的游历与寻道阶段。他生性豪放不羁,喜好游历名山大川,结交天下奇人异士。在蜀地期间,他遇到了一位来自峨眉山的僧人浚公。这位僧人不仅精通佛法,还擅长琴艺。在一个秋日,李白有幸聆听蜀僧浚弹奏古琴,那琴声如万壑松涛,令其心神俱醉,仿佛被流水洗涤一般澄澈清明。于是,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听蜀僧浚弹琴》,以表达他对这场音乐盛宴的赞叹以及对自然与艺术交融之美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