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行即事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山行即事二首 其二
席改尊犹在,心闲屐自迟。 角巾欹短树,风带罥踈篱。 作难忧胡羯,全生混野麋。 晚来幽意惬,归路恐多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公度(1840年-1904年),原名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他是清朝晚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外交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 黄公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座位上的改变意味着尊重仍在心中,闲暇时脚步自然会放缓。 头巾倾斜在矮树上,随风飘扬的丝带挂在稀疏的篱笆上。 痛苦地担忧着胡人和羯人,混杂在一起生活就像野鹿一样。 傍晚时分心情宁静惬意,回家的路上担心会有更多的岔路。
去完善
释义
1. 席改尊:指宴会结束后的撤席换酒。这里形容宴会结束后的轻松状态。 2. 心闲:心情放松,无忧无虑。 3. 屐:鞋子,这里指的是登山鞋。 4. 自迟:自己走得很慢。 5. 角巾:有角的头巾,古代隐士或官员常戴。 6. 敧:倾斜。 7. 短树:矮树丛。 8. 风带:随风飘动的丝带。 9. 罥:挂住。 10. 踈篱:稀疏的篱笆。 11. 作难:制造困难。 12. 忧:担忧。 13. 胡羯:指外族人。 14. 全生:保全生命。 15. 野麋:野外的麋鹿。 16. 幽意惬:感到心情宁静舒畅。 17. 归路:回家的路。 18. 多岐:道路繁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诗人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行即事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黄公度创作的一首描绘秋日山行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0年左右,也就是南宋孝宗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黄公度是一位颇有才名的文人,他曾担任过中央和地方官员,但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谪。他在政治上的失意,使得他更加关注民生和民间疾苦,他的诗歌创作也充满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个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外屈服于金国,对内则面临农民起义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黄公度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黄公度以秋日山行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