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亭
中峰上翠微,窗晓早霞飞。几引登山屐,春风踏雪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腰绿意盎然,曙光乍破晓窗,朝霞如腾飞。携登山之屐,春风拂面踏雪归。
去完善
释义
1. 中峰:诗中的"中峰"指的是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境内的中峰山,又称"白云峰",是琅琊山的主要山峰之一。
2. 翠微:形容青翠的山色。这里是描绘中峰山早晨的景象。
3. 窗晓:透过窗户看到的拂晓时的光亮。
4. 早霞飞:指清晨时分,天空的彩霞飘荡。
5. 引:带领,引导。
6. 登山屐:一种特制的鞋子,用于登山的工具。
7. 春风踏雪归:这句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尽管有雪的存在,但春风吹过,显示出春天的脚步已经靠近。
去完善
赏析
《中峰亭》描绘了诗人登临中峰亭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峰上翠微”写出了亭子所处的地理位置——中峰之上,四周景色秀丽。第二句“窗晓早霞飞”描述了诗人在清晨时分欣赏到的美景:晨曦中的朝霞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仿佛要冲破窗户,为读者展示一幅生动的画卷。接下来两句“几引登山屐,春风踏雪归”则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攀登高峰的愉快心情。诗人穿着登山鞋,迎着和煦的春风,踏着春雪,一步步向中峰亭走去,心中充满期待与喜悦。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峰亭》是唐代著名诗人朱景玄所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这首诗作于唐朝时期,具体时间不详。朱景玄(约785-848)是唐朝著名的文人、书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诗词风格独特,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了唐时的风土人情和壮丽河山。
在创作这首《中峰亭》时,朱景玄正身处唐朝的繁荣时期。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达到了高峰。朱景玄受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影响,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他通过对中峰亭的描述,表达了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的自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中峰亭》的创作背景还涉及到唐朝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人们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朱景玄作为唐朝的一位知名文人,他的诗作无疑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朝社会的繁荣昌盛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