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春杂用古语继吴监簿水月即事
霜日炫晴昼,意行春色随。
平林花淡淡,荒墅草离离。
竹径通幽处,山云薄暮时。
壶觞情未极,飞鞚返青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寒冷的冬日里,阳光照在白天,我想随着春天的气息漫步。
走在树林间,花儿在枝头悄然绽放,呈现一片淡淡的色彩;穿过荒废的村落,只见芳草萋萋。
沿着竹林的小径走向幽静之处,那儿的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山间仙境。
赏景未尽兴,我翻身上马,驰骋在这绿色的世界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癸卯:指作者写诗的年份。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癸卯是其中一种组合。
2. 春杂用古语:春天用古时候的词语来描绘景色。
3. 吴监簿:姓吴的官员,监簿是他的官职。
4. 水月:水中映出的月亮,这里用来形容美景。
5. 霜日:霜天的太阳。
6. 炫:闪耀。
7. 晴昼:晴朗的白昼。
8. 意行:随意行走。
9. 春色:春天的景色。
10. 随:跟随。
11. 平林:平坦的树林。
12. 花淡淡:花的颜色淡淡的。
13. 荒墅:荒废的别墅。
14. 草离离:杂草丛生的样子。
15. 竹径:竹林中的小路。
16. 通幽处:通向幽静的地方。
17. 山云:山间的云朵。
18. 薄暮:傍晚时分。
19. 壶觞:饮酒器,这里代指喝酒。
20. 情未极:情感还没有达到极致。
21. 飞鞚:骑马奔驰。
22. 青丝:马缰绳,这里代指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春日出游的情景,以及他对此景色的独特感悟。首联“霜日炫晴昼,意行春色随”,点明了季节和天气,通过对比强烈的意象突显出春天的美好。接下来两句“平林花淡淡,荒墅草离离”,以“平林”、“荒墅”为背景,勾勒出了春日里的生机与活力。随后四句“竹径通幽处,山云薄暮时。壶觞情未极,飞鞚返青丝。”诗人表达了他在探寻美景的过程中心旷神怡的感受。尤其是尾联“飞鞚返青丝”,形象地展示了他急于回去分享此美景的心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癸卯春杂用古语继吴监簿水月即事》,作者是南宋诗人杨冠卿。癸卯年指的是公元1183年。此时,南宋与金朝的战争不断,民生疾苦,国家局势紧张。而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在癸卯春时期,杨冠卿的人生经历较为复杂。他曾入仕为官,但因不满官场腐败,选择辞官回乡。在这一时期,他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他在这一时期也遭遇了家庭变故,亲人离世,使得他深感人生无常,对世事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此时的时代背景下,杨冠卿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对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因此,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战争的痛心疾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深担忧。这种情感在他创作的《癸卯春杂用古语继吴监簿水月即事》一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