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一笑回眸百媚生。
娇羞佯不语,艳波横。
缓移莲步绕阶行。
凝情久,幽怨托银筝。
些事那回曾。
水晶双枕冷,簟纹平。
窥人燕子苦无情。
惊梦断,何处觅云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笑转过身,千娇百媚皆尽生。
含羞垂眼目不答,眼中却闪耀着浓烈的情感。她缓缓地迈着莲花般的脚步,沿着台阶行走。长久以来,她那深沉的感情都寄托在银筝的弹奏之中。
那些往事已经过了好久,但回忆仍然新鲜如初。水晶枕边寒气凛然,竹席上的纹路平滑如镜。看到燕子的冷漠,让人心生苦楚。突然间惊醒过来,梦已断。究竟要到哪里去寻找那漂浮在天际的云彩呢?
去完善
释义
《小重山》:宋末元初著名词人杨冠卿的作品。
1. 回眸:转过头来看。
2. 百媚生:形容女子极美的笑容。
3. 娇羞:害羞而柔软的样子。
4. 艳波横:眼神中流露出艳丽的光芒。
5. 莲步: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
6. 绕阶行:沿着台阶行走。
7. 银筝:古代一种弹拨乐器。
8. 幽怨:深沉的哀怨情绪。
9. 些事:某些事情。
10. 水晶双枕:指清凉的水晶枕头。
11. 簟纹平:指竹席上的纹理平整光滑。
12. 窥人:偷看别人。
13. 燕子:这里以燕子的飞来飞去比喻女子的情感波动。
14. 惊梦断:突然惊醒梦境中断。
15. 云行:云上行走,这里指梦想中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赏析
《小重山》是宋代诗人杨冠卿的一首描绘美人与爱情的作品。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人幽怨、情深意长的画面。
“一笑回眸百媚生”,词的开篇便以极尽艳丽的词语勾勒出美人的倾城之貌,她的一笑一回眸都充满了无尽的风情。接下来,作者又以“娇羞佯不语,艳波横”来描述美人的神态,她那娇羞的神态和闪烁的眼神,使人在不经意间被吸引。
“缓移莲步绕阶行”,描述了美人款款挪动的脚步,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优雅的韵味。紧接着,作者又以“凝情久,幽怨托银筝”来揭示美人心中的情感。她久久地沉浸在深情的思绪之中,用银筝弹奏出心中的幽怨之情。
下阕则转向描绘美人的内心世界和孤独境遇。“些事那回曾”,回忆起了曾经的美好时光。然而,曾经的甜蜜已如水晶双枕般冰冷,留下的只有簟纹般的平静。接着,作者又通过“窥人燕子苦无情”来表达美人对燕子的抱怨,她觉得燕子窥探到她的心事却并不理解,让她感到痛苦。
最后,“惊梦断,何处觅云行”,象征着美人的梦境被惊醒,无法再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她渴望能寻觅到云行的方向,寻找心灵的慰藉。
整首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美的深刻感悟,为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活的美人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重山》是南宋词人杨冠卿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8年至1194年间,这是南宋孝宗时期,正值金国与南宋和战之际。在这段时间里,杨冠卿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失望之情。
在杨冠卿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已经建立了近百年,但国家仍然面临着外敌入侵、内忧外患的困境。此时的南宋朝廷,虽然表面上维系着和平,但实际上却在金国的威胁下苟延残喘。杨冠卿作为一名爱国文人,对此深感痛心。他在《小重山》一词中,通过对雨过天晴、草木新绿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同时,他也通过“燕子归”这一意象,传达了自己渴望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