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赐百僚追赏因书所怀
雨霁霜气肃,天高云日明。繁林已坠叶,寒菊仍舒荣。
懿此秋节时,更延追赏情。池台列广宴,丝竹传新声。
至乐非外奖,浃欢同中诚。庶敦朝野意,永使风化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水停后空气变得寒冷,天空高远,阳光明亮。树林已经落叶,但菊花依然繁荣盛开。美好的秋天来临,我们更加期待欣赏这景色。在池塘边摆好盛宴,弹奏起新的音乐。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外部的奖励,而是内心深处的满足。希望人们都能珍惜这种情感,让社会风气永远清明。
去完善
释义
1. 雨霁(jì):雨后初晴。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2. 霜气:寒气。
3. 天高云日明:天空高远,云朵和阳光都很明亮。
4. 繁林已坠叶:繁华的树林已经落叶满地。
5. 寒菊仍舒荣:寒冷的季节里,菊花仍然盛开。
6. 懿(yì)此:赞美这个。懿,美好;此,这。
7. 追赏:再次赏玩。
8. 池台列广宴:在池边楼台上摆设盛大的宴会。
9. 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
10. 新声:新的乐曲。
11. 至乐:最大的快乐。
12. 外奖:外在的奖励。
13. 浃(jiā)欢:充满欢乐的氛围。
14. 庶(shù):希望。
15. 敦:敦促,推动。
16. 朝野:朝廷与民间。
17. 风化清:风俗教化清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美好景象以及诗人对此景的感慨之情。首联以“雨霁”和“霜降”为引,点明了季节的特征。颔联则以“繁林坠叶”和“寒菊舒荣”展现出秋天的丰饶与宁静。诗人在颈联提出,正是这个美好的季节使得人们更愿意去欣赏与追求美好,因此才会举办盛大的宴会,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来庆祝。尾联则强调,这种欢乐并非来自外部奖励,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真诚感情。诗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使朝廷和地方的关系更加融洽,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全诗展现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和人类感情的独特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九月十八赐百僚追赏因书所怀》,是唐朝皇帝李适在公元784年所作。这一年是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他继位前曾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有一定的政治和军事经验。但在位期间,由于政治腐败、宦官专权等原因,导致了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衰弱,社会动荡不安。然而,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仍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在这首诗中,李适描述了自己在九月十八日这一天赐给百僚的追赏,表达了对臣子们的关爱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希望能够在他的领导下,国家能够走向繁荣昌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