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倚坐)
绣幕罗裙风冉冉,象床毡幄低垂。兽炉香袅锦屏围。不贪欹钿枕,偏爱倚花枝。
软玉红绡轻暖透,温温翠袖扶持。正堪安稳坐称时。雨云忘峡梦,身境是瑶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绣帘轻扬,丝绸裙子在微风中飘动;卧榻铺陈,毛毯幔帐低垂。兽形香炉内香烟缭绕,锦绣屏风环绕四周。不贪图那金箔镶嵌的枕头,独爱依偎在花枝下。
柔软的红绡衣料透出温暖,体贴入微的翠袖扶持着身体。这刻恰如稳坐在佳境之中。忘却了春宵的雨声,仿佛身处瑶池仙境。
去完善
释义
1. 绣幕罗裙:指华丽的衣服。
2. 象床毡幄:象床,象牙雕刻的床;毡幄,毛毡制成的帐篷。
3. 兽炉:兽形的香炉。
4. 翠袖:翡翠的绿色或翡翠鸟翅膀上的绿色羽毛。
5. 软玉红绡:形容柔和、美好的景象。
6. 雨云:本义为云雨,这里可理解为男女欢爱之事。
7. 忘峡梦:忘记男女之情。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倚坐)》史浩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安然倚坐的情景。开篇以“绣幕罗裙风冉冉,象床毡幄低垂”两句勾勒出一幅精美的画面,展现出女子的华贵气质。接着用“兽炉香袅锦屏围”进一步强调环境的优雅与宁静。而这位女子并不满足于普通的枕头,她更偏爱倚靠在花枝上,显得十分独特和高雅。
下阕中,“软玉红绡轻暖透,温温翠袖扶持”描述了女子的穿着和姿态,使她在柔美中散发出一种高贵的气息。结尾两句则表达了她的内心世界,无论是忘却尘世的纷扰,还是身处仙境般的境地,她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定。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高雅气质和宁静心境,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倚坐)》是南宋著名文人史浩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65年左右。这一时期,史浩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政治家和学者,他在宋高宗、宋孝宗年间屡次担任要职,曾任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地位显赫。在政治生涯的鼎盛期,史浩却因与其他权臣不和而受到排挤,被迫辞官回乡,隐居山林。
这段时间内,史浩的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政坛的风云人物变为一位恬淡自守的山林隐者。他的诗歌作品也由此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反映了他在这一时期的内心世界。这首《临江仙(倚坐)》便是史浩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其中表达了他对尘世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