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温陵万安桥谒忠惠蔡公祠堂留题

标题包含
温陵万安桥谒忠惠蔡公祠堂留题
欲知公之忠,须诵三谏诗。 欲知公之惠,须读万安碑。 朝廷得公重,天下失公悲。 骑鲸今几年,悠悠人见思。 今人愧前修,风流不可追。 立朝无刚容,突梯仍脂韦。 字民乏廉声,敲扑急茧丝。 不知富贵有磨灭,芳名姱节无穷时。 游子晚出公之乡,儿时敛袵公清规。 吁嗟九原不可作,每于清夜梦见之。 所以今日拜公像,浩歌出门双泪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迈,字功甫,号臞轩,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王迈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拓宽了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要想了解您的忠诚,只需诵读那三首劝谏的诗篇。 要想理解您的恩泽,只需阅读那立于万安的石碑。 您被朝廷重视,世人却因失去您而悲痛。 自从您离去了这些年,人们依旧深深地思念您。 现今的人比不上您的崇高品德,那种风采已无法追随。 在朝廷上缺少您那样的勇气与正直,仅仅剩下圆滑和虚浮。 养育百姓却缺乏清廉的美名,反而对人民严酷地施加压力。 岂不知富贵的地位也会磨灭,但您的英名和美德却能千古流传。 游历四方的我傍晚来到了您的故乡,儿时的我敬仰您的正直和规矩。 叹息啊,再也无法让您在世了,只有在寂静的夜晚,才能梦里见到您。 所以今天我在您的塑像前祭拜,满怀感慨地歌唱着走出家门,泪如雨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温陵:指泉州,因地处温泉之北而得名。 2. 万安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又称龙江桥,是古代闽江的重要桥梁。 3. 谒:拜见。 4. 忠惠:对蔡公的谥号,表示对其忠诚与仁爱的赞美。 5. 三谏诗:指蔡公在任谏议大夫期间所写的诗,表达其忠诚于国家社稷的精神。 6. 碑:石碑,此处指记载蔡公事迹的石碑。 7. 朝廷:封建时代的中央政府。 8. 骑鲸:指驾鹤成仙,这里比喻蔡公离世。 9. 前修:先贤,这里指蔡公。 10. 风流:美好的风尚或杰出的成就。 11. 立朝:在朝为官。 12. 无刚容:没有坚定的操守。 13. 突梯:形容油滑世故的样子。 14. 脂韦:善于逢迎的人。 15. 字民:治理百姓。 16. 敲扑:严刑峻法。 17. 茧丝:比喻辛勤劳作。 18. 磨灭:消失。 19. 芳名:美好的名声。 20. 姱节:高尚的品质。 21. 清规:佛教中僧侣必须遵守的规定。 22. 九原:墓地,这里指蔡公墓地。 23. 浩歌:高歌。 24. 双泪垂:形容悲伤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王迈在瞻仰怀念忠惠蔡公(即蔡襄)的祠堂时所写。诗歌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蔡襄品德的赞美和追思,其次是对当时朝政的忧虑和对历史人物的遗憾。 诗的开篇“欲知公之忠,须诵三谏诗”,强调了解蔡襄忠诚于国家的品质,只需阅读他著名的《三谏诗》即可感受到他的家国情怀。“欲知公之惠,须读万安碑”则指出蔡襄的惠民举措在“万安碑”中有所记载。 “朝廷得公重,天下失公悲”两句,说明蔡襄在朝廷受到重视,但他离世后却让天下人为之悲伤,进一步肯定了蔡襄的重要地位。“骑鲸今几年,悠悠人见思”,把蔡襄比作驾鹤西去的仙人,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之情。 随后,作者笔锋一转,批评了现代士人的堕落与败坏,讽刺他们缺乏正直、虚与委蛇、追逐名利,“立朝无刚容,突梯仍脂韦。字民乏廉声,敲扑急茧丝”。诗人对这种现状感到痛心疾首,感叹道:“不知富贵有磨灭,芳名姱节无穷时。”暗示只有那些真正为国家为民奉献的人,才能千古流芳。 最后,诗人自述自己身为一名游子,远离故乡却常怀敬仰之心,无法忘怀蔡襄的伟大事迹。因此,在瞻仰其遗像之际,不禁悲痛落泪,以此表达对这位先贤的深深敬意。整首诗沉郁顿挫,富有感染力,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度思考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温陵万安桥谒忠惠蔡公祠堂留题》是南宋诗人王迈在晚年时期创作的。王迈生活在宋末元初的动荡时代,他目睹了宋朝的衰落和元朝的兴起,内心充满了忧虑和对故国的怀念。他的诗歌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忠臣良将的敬仰之情。 蔡公,即蔡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两度拜相,对北宋政坛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他因贪腐而受到后世诟病。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蔡京成为了变法的坚定支持者,这使他成为保守派攻击的对象。后来,他在一场宫廷政变中被罢相,并被贬到福建。最终,蔡京病逝于流放途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蔡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时事的关切。在诗中,王迈提到了蔡京的忠贞爱国精神,以及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贡献。此外,诗人还表达了对蔡京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那些诽谤蔡京的人的谴责。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元初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忠诚义士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