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峨眉峰

标题包含
峨眉峰
翠黛轻拖促晓妆,云归鬟岫鬓苍苍。 道人欲识普贤面,西蜀重烧十愿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蒋之奇(1031年-1104年),字颖叔,一作颍叔,北宋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 蒋之奇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中书侍郎等职。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建树,曾参与王安石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轻柔地画眉催起晨妆,如云的秀发和鬓角显出苍老。 想要了解菩萨的真面目,就在西蜀再次点燃祈愿的香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峨眉峰:又称眉州,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 2. 翠黛:指的是画在眉间的绿色化妆品。 3. 拖:这里指描绘眉形。 4. 促晓妆:意为抓紧时间完成早上的妆容。 5. 云归:形容发髻如云雾般聚拢。 6. 鬟岫:即鬟髻,女子的头饰。 7. 鬓苍苍:形容头发花白。 8. 道人:此处指僧人。 9. 普贤: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曾在峨眉山修行。 10. 西蜀:指四川西部地区。 11. 十愿香:出自佛教经典《华严经》中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望,表示对普贤菩萨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蒋之奇的这首《峨眉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峨眉山的美丽景色和宗教氛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翠黛轻拖促晓妆”,将峨眉山比喻为一位清晨梳妆的少女,她的眉毛轻轻拉动,仿佛是在催促着黎明到来。这里的“翠黛”指峨眉山的翠绿景色,“轻拖”则形象地表现了山脉的起伏。 第二句“云归鬟岫鬓苍苍”,写出了云雾缭绕中的峨眉山景,宛如女子的头发和鬓角般苍苍茫茫。这里的“云归”、“鬟岫”都是用来形容山峰和云彩的优美词语。 第三句“道人欲识普贤面”,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作为道教的信徒,他渴望能一睹普贤菩萨的真容。这里提到的“道人”是诗人的自指,“普贤面”则是指峨眉山上的普贤菩萨像。 最后一句“西蜀重烧十愿香”,表明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之心。在遥远的西蜀之地,他重新点燃了十愿香,以此表达对普贤菩萨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十愿香”是指佛教中的一种供香,用以表达信徒对佛菩萨的尊敬与祈求。 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峨眉山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宗教情怀。诗人通过对山水景色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信仰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峨眉峰》是宋代诗人蒋之奇的著名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繁荣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蒋之奇(1031-1104),字颖叔,江苏宜兴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是一位具有深厚政治智慧和丰富人生阅历的文人。他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斐然,尤以诗歌著称。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75年,此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期间。作为一位忠诚于朝廷的政治家,蒋之奇曾积极参与新政的实施,但后因政见不合而离开权力中心。这段时间内,他在四川等地任职,先后担任制置使、成都知府等要职,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人生感悟。 在游览峨眉山时,面对壮丽的山川景色,蒋之奇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峨眉峰》。诗中描绘了峨眉山的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因个人遭遇而产生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