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石门山 其一

标题包含
石门山 其一
吕嘉妄欲抗中原,积石江心尚岿然。 岂料王师到寻狭,挫锋困粟遂无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蒋之奇(1031年-1104年),字颖叔,一作颍叔,北宋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 蒋之奇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中书侍郎等职。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建树,曾参与王安石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吕嘉狂妄想抵抗中原,但是石头堆砌成的江心堡垒仍然坚固。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当官军来到这个险要之地时,他的武器被击败,粮草被困扰,因此无法前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石门山:位于江西省修水县西南,是蒋之奇任郡守时开凿的。 2. 吕嘉:南越国的丞相。 3. 中原:指汉地中部地区。 4. 积石江:长江上游支流嘉陵江的一段,原名积石山。 5. 岿然:形容高大独立的样子。 6. 王师:指汉朝派出的军队。 7. 寻狭:指狭小的地方,这里指的是石门山。 8. 挫锋困粟:指攻打石门山的计划受挫。 9. 无前:无法前进。
去完善
赏析
《石门山 其一》是宋代诗人蒋之奇的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歌。诗中描述了吕嘉抵抗中原势力的场景,虽然敌人在江心积石为垒,企图坚守阵地,但在王师进攻下,敌军遭受重创,最终溃败。 首联“吕嘉妄欲抗中原,积石江心尚岿然”,揭示了战争的背景。吕嘉,这里可能指的是东汉末年割据交州的吕嘉,他与中原势力相对抗。诗人用“妄欲”一词,表达了对吕嘉对抗行为的否定。同时,“积石江心尚岿然”则展示了吕嘉在江心积石为垒的顽强防守。 颔联“岂料王师到寻狭,挫锋困粟遂无前”,叙述了战争的转折点。“岂料”表达了出人意料的转折,王师的进攻使得吕嘉的防守陷入困境。“挫锋困粟”形象地描绘了敌军兵锋受挫、士气低落的状态,而“遂无前”则表现出吕嘉军队最终在王师面前不堪一击的结局。 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描绘吕嘉与王师的交锋,展现了诗人的军事观察力和战争观念。在蒋之奇的笔下,战争的胜负并非由运气决定,而是取决于实力和策略。这首诗对于研究古代战争以及诗人本人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门山 其一》是北宋诗人蒋之奇创作的一首描绘石门山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40年左右,即北宋仁宗时期。在这个时期,蒋之奇正值壮年,他的生活经历丰富,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对自然景观有着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在蒋之奇生活的时代,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当时的人们重视文学创作,尤其是山水诗的写作。这种风气影响了蒋之奇,使他产生了创作的欲望。他通过对石门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