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离都

标题包含
离都
握节背都门,春天景半温。 柔鞭难驻马,芳草易销魂。 远目和烟重,离怀助酒昏。 好花无奈野,时复映遥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中进士,步入仕途。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拿着信物离开京城,春天的景致已过了最温暖的时刻。 轻轻挥动的马鞭也无法让马儿停下来,满眼的芳草让人触景伤情。 远方的景色被烟雾笼罩显得格外沉重,离别的心情在酒的作用下显得更加昏暗。 美好的花朵只能生长在野外,不时还会映照到远方的村庄。
去完善
释义
1. 握节:手握符节,指奉命出使; 2. 背都门:离开都城,此指离开朝廷; 3. 春天景:春天的景象; 4. 半温:温度适中; 5. 柔鞭:柔软的鞭子; 6. 难驻马:难以留住马匹,喻指难以停留; 7. 芳草易销魂:看见美丽的花朵容易触动人的情感; 8. 远目和烟重:远方的景物与烟雾融为一体,显得格外厚重; 9. 离怀助酒昏:离别的心情让饮酒更加迷醉; 10. 好花无奈野:美丽的花儿无奈生长在野外; 11. 时复映遥村:时不时地映射在遥远的村落上。
去完善
赏析
《离都》是宋代诗人韩琦的一首离别之诗。诗人在首都任职期满,即将离开,写下这首表达离别之情和感慨的诗歌。全诗表达了诗人与故乡、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首句“握节背都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离别的时刻手握符节,远离都城的情景。这里的“握节”意味着诗人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背都门”则象征着诗人即将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园和岗位。通过这一画面,诗人表达了对故乡和首都的留恋之情。 接下来两句“春天景半温,柔鞭难驻马”,诗人以春天为背景,强调了春天的温暖和柔美。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仍然要踏上征途,无法驻足。这里,诗人通过“难驻马”的形象表达了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 “芳草易销魂,远目和烟重”,诗人继续描述离别的景象。春天的草地充满了生机,但也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引发无尽的感慨。而远处的景物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加重了诗人离别的沉重心情。这里的“销魂”一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离怀助酒昏,好花无奈野”,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诗人借助于酒力来麻醉自己的离愁别绪,然而美好的花朵却无奈地生长在荒野之中,这与诗人离别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一句“时复映遥村”,诗人以村庄为背景,通过对遥远村庄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展望。虽然前路漫漫,但诗人坚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离都》是北宋名臣韩琦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其时韩琦因任职期满,从三司使调任河北路安抚使,离开汴京时作此诗。 韩琦于仁宗时期任相多年,政治成就显著,深受皇帝信任和朝廷尊重。但他在京都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离开京都之前,他经历了诸多宫廷风波,如濮议之争、皇位继承等问题。这一系列的波折使得韩琦对权力斗争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离去增添了一份愁绪。 此时正值宋仁宗执政期间,北宋进入相对繁荣的时期,史称“仁宗盛治”。然而,在这表面繁荣的背后,北宋的政治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官员的选拔机制不透明、权臣势力过强等。这些问题为韩琦今后在地方治理提供了警示和借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