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师回殿丞捧诏亭听琴
讼缿无哗去访真,并游僚友若天伦。
庭存列宿仙坛古,堂启先生诏墨新。
膝上挥弦清度曲,席间倾耳静留神。
泠泠不断绵绵意,追想南风解愠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诉讼和访查之间并无喧嚣纷扰,同事间的交往就像家人般亲密无间。
院子里那古老的仙人石坛仿佛星辰闪烁,学堂里新的圣旨如同先生的新鲜墨迹。
在膝上演奏琵琶,演奏着清澈优美的曲子,在宴席间聆听,全神贯注地静下心。
乐声连绵不绝,饱含深情,让人回想起那位平息民怨、消解不悦的明君。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古诗的一种体裁形式,原诗题中的字保留不变,只用原韵的字重新作诗。
2. "徐师回殿丞":这里指的是宋代官员徐师回,曾任殿中丞一职。
3. "捧诏亭":古代皇宫内的亭子,通常用于皇帝颁布诏书的地方。
4. "讼缿无哗":古代官府听取百姓诉冤的一种方式。
5. "访真":寻找真实,表示求真务实的精神。
6. "并游":一起出游的意思。
7. "若天伦":如同家人般的关系。
8. "列宿":指众星,这里用来形容仙坛的宏伟。
9. "仙坛":神仙的祭坛,这里借指庙宇。
10. "诏墨新":新的诏书墨迹。
11. "膝上":表示尊敬,这里形容抚琴者技艺高超。
12. "清度曲":清澈的乐曲。
13. "泠泠":形容音乐声音清脆悦耳。
14. "绵绵意":绵长的情感。
15. "南风解愠人":这里是诗人以帝王自比,表示自己有了解民之忧的仁德之心。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述与友人一起拜访仙坛古庙、聆听先生演奏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在诗人眼中,弹琴是一种美妙的艺术,而与友人共度的时光则更加珍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公元998年,赵抃创作了这首《次韵徐师回殿丞捧诏亭听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儒家思想在士人阶层中占据主导地位。赵抃作为一名文人官员,他与朋友一起写诗、饮酒、弹琴,享受文学艺术的乐趣。
此时,赵抃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知县、尚书左丞等官职,为官清廉,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然而,他也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历经坎坷。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更加珍视与友人相聚的时光,也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在这一时期,赵抃所处的社会背景是北宋中叶,经济、文化和政治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学士得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同时,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许多著名文人,如苏轼、黄庭坚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抃的诗作也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