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
竹影桐阴满旧山,凤凰多载不飞还。
登台只有吹箫者,争得和鸣堕世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竹影梧桐遍布着古老的山林,凤凰多年未曾归来。
登上高台唯有吹箫的人,如何才能赢得凤凰共舞于人间?
去完善
释义
1. 竹影:指竹子投下的影子。
2. 桐阴:指梧桐树的树荫。
3.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代表祥瑞、和谐与美好。
4. 载:年。
5. 吹箫者:指擅长吹箫的音乐家。
6. 和鸣:指两种或多种声音相互应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凤凰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诗人通过对凤凰台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竹影桐阴满旧山”一句,形象地展现了凤凰台周围的自然风光,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而“凤凰多载不飞还”则表现了人们对凤凰的期待和渴望,表达了人们希望得到幸福的愿望。
接下来的“登台只有吹箫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虽然凤凰台的美景令人陶醉,但现实中真正能够欣赏到这美景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最后的“争得和鸣堕世间”则是对美好的期许,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分享这份美好,共同感受这人间仙境的快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朱存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诗歌发展达到了顶峰。
在这个时期,朱存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原本家境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后因才华横溢而被荐举为官。然而,他在官场上的遭遇并不如意,多次受到排挤和陷害,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失望。于是,他开始寄情山水,以诗歌抒发胸臆。《凤凰台》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自我情感的作品之一。
在《凤凰台》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文人墨客喜欢结交名士,切磋诗文。而朱存作为当时的著名诗人,经常参加各种文人的聚会,与友人畅谈人生理想。此外,唐朝的地理环境也非常优美,山清水秀,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朱存创作了这首描绘自然风光、寄托人生哲理的《凤凰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