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览古 乌衣巷
人物风流往往非,空余陋巷作乌衣。
旧时帘幕无从觅,只有年年社燕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物的优雅风度已不再,只留下破旧的小巷和乌黑的衣物。
曾经的华丽帘幕已经找不到了,只剩下每年春天燕子归来。
去完善
释义
1. 金陵:南京的别称。
2. 览古:游览古迹。
3.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岸边夫子庙一带的古巷,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相传因曾是东吴禁军乌衣部队驻地而得名。
4. 风流:指风度、风采,也可以形容才情出众的人。
5. 往往:表示程度相当高或频率相当高的副词,这里可以理解为大部分。
6. 非:即“非常”,这里是“不再”的意思。
7. 空余:只剩下。
8. 陋巷:简陋的巷子。
9. 乌衣:乌鸦的羽毛颜色是黑色,所以乌衣就是黑色的衣服。这里用来代指乌衣巷。
10. 旧时:过去的时候。
11. 帘幕:窗帘和门帘。
12. 无从觅:无法找到。
13. 社燕:燕子的一种,每年春天飞来南方繁殖,秋天飞回北方,会于农历二月选择社日这天筑巢,故名。
14. 年年:每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金陵乌衣巷的变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句“人物风流往往非”,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乌衣巷曾经的繁华与风流。诗人以“空余陋巷作乌衣”的笔触,描绘了如今的乌衣巷已不再繁华,只剩下了破旧不堪的陋巷。接着诗人又以“旧时帘幕无从觅”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诗人以“只有年年社燕归”的结尾,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循环。整首诗既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又展示了其深沉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陵览古·乌衣巷》是朱存的一首描绘南京乌衣巷景象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朝初期,公元650年左右。
朱存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唐太宗和唐高宗统治时期的变革与发展。唐太宗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很大发展。朱存作为文人,受到了这种氛围的影响,他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现象,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诗歌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乌衣巷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中的一处历史文化景点,它曾经是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唐朝初期,乌衣巷已经不再是达官贵人的居所,变成了平民百姓的生活区。朱存在游历乌衣巷时,看到了它的沧桑变迁,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乌衣巷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