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赞三首 其一
土豹长老,悟处敲誵。
滑头胜似莼菜,软顽何啻黐胶。
曾被三脚驴子,踏得鼻孔成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土豹:指质朴无华之人。
长老:指出家修行时间长的僧人。
悟处:领悟佛法之处。
敲誵:指参禅时通过问答辨明疑义。
滑头:指善于避世的人。
胜似:超过。
莼菜:一种水生植物,古人常以莼菜比喻柔弱之质。
软顽:指柔软顽固。
何啻:比……还多;无异于。
黐胶:是香港常见的一种树液天然树脂,有黏性,常用作糊纸、修补破损物品等,这里比喻人的顽固。
曾被:表示过去经历过某种情形。
三脚驴子:佛教语,喻指学道之过程,因其需经过破初关、重关、牢关三道关卡方可成功。
踏得鼻孔成四:指被点拨时突然开释,悟境深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明辩的自赞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表现了他对自己悟道修行境界的自信和自豪。
首句“土豹长老”中的“土豹”是指一种生活在山野之中的野兽,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野性和自由不羁的气质。而“长老”则是佛教中对年长有德高僧的尊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敬意。
接着的“悟处敲誵”是说在领悟佛法真谛的过程中,诗人曾受到过无数的质疑和挑战。其中,“敲”字形象地描绘了他在修行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与阻力,而“誵”则寓意着这种挑战的难度之大。
“滑头胜似莼菜,软顽何啻黐胶”两句则是诗人在调侃自己的狡黠和智慧。他用“滑头”来表现自己的机敏和聪明才智,用“软顽”来形容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两句既展示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又传达出诗人对修行的执着追求。
后面的“曾被三脚驴子,踏得鼻孔成四”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经历的调侃。他把自己比作一头三脚的驴子,虽然形态奇特,但依然能够行走自如。这里的“鼻孔成四”并非实指,而是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诗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和挑战,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赞三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释明辩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一年里,释明辩正处于中年时期,他已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波折。在此之前,他曾在家乡江西奉新县出仕为官,但因对官场的不满而选择出家为僧,后来成为临济宗的高僧。在这段时间里,释明辩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与他们探讨禅理,诗歌创作也达到了高峰。
在这个时代,南宋朝廷内部纷争不断,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然而,佛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同。许多士人纷纷出家为僧,寻求心灵的慰藉。释明辩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的诗歌作品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在这首诗中,他以自我赞美的形式,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肯定和对信仰的执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