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上重阳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浙上: 在浙江地区。
2. 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日,这一天有登高赏菊的风俗。
3. 司空图: 晚唐诗人,字表圣,河中人。
4. 登高唯北望: 登高向北眺望。
5. 菊助: 借助于菊花。
6. 可□明: 不清晰,可能是“可更明”的误写,指菊花可以让人更加明亮。
7. 离恨: 分离时的哀伤之情。
8. 初逢节: 初次遇到节日的时候。
9. 贫居: 贫困的生活。
10. 只喜晴: 只喜欢晴天。
11. 好文: 优美的文章。
12. 学稼: 学习农业知识。
13. 老无成: 年老却一事无成。
14. 莫叹: 不要叹息。
15. 关山阻: 被高山险阻所阻隔。
16. 何当: 什么时候能够。
17. 不阻兵: 没有战争阻隔。
去完善
赏析
《浙上重阳》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首描绘重阳节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特定节日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争的忧虑。
首联“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描述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望远,看到菊花盛开的美景,但“□”表示缺失的字,使得整句的表达略有遗憾。颔联“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表达的是佳节之时,离愁别绪涌上心头,而贫穷的生活却让人在晴天里感到一丝慰藉。
颈联“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表明虽然文人雅士的作品时常引人入胜,但自己一生致力于农业却未能取得显著成就。然而,这并没有掩盖住诗人内心的热情与执着。
尾联“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提醒人们不要为关山阻隔而叹息,而要盼望没有战争的明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重阳节这一传统节令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忧虑,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浙上重阳》是晚唐诗人司空图在重阳节这天登高远眺时所作。此时正值晚唐末年,政治黑暗,民生疾苦。诗人司空图早年任职礼部尚书,但因正直敢言被贬为太子洗马。他离开长安,来到浙江一带,寓居在人烟稀少的山林里,以诗为寄托,抒发心中的感慨。
在这首《浙上重阳》中,司空图描绘了重阳佳节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岁月沧桑的感慨。他在诗中写道:“江山如画里,景物似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山水景物的赞美之情。而结尾处的“鸟飞云远去,人在月明中。”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