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声
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
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事万物皆自然产生并存在于这宁静之中,太空寂静而辽阔。一切起源于宁静,最后回归宁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咏声:吟咏声音。这里指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
2. 韦应物:唐朝诗人,此处选取他的《咏声》诗。
3. 自生:自然产生。
4. 听:听到,听见。
5. 太空:指天空或宇宙空间。
6. 恒:永久,持久。
7. 寂寥:寂静,空旷。
8. 静中起:在安静的环境中产生。
9. 却:表示转折,相当于“然而”。
10. 向:朝,向。

去完善
赏析
《咏声》这首五言古诗通过描述万物的声音来展现宇宙的宁静与和谐。首联“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它们自发产生又归于寂静,这与广袤无垠的宇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颔联“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则揭示了声音的产生和消逝都在静默之中,给人以深深的哲学思考。整首诗富有哲理,韵味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声》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80年至790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唐朝中期,也是韦应物的政治生涯较为波折的时期。他在前期曾担任高官,但后期因为种种原因被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得韦应物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哲理意味。
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社会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苦。而韦应物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朝廷政治的批判。例如在《咏声》这首诗中,他以“声响”为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感慨和尊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