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张文潜戏赠
拚老工诗恨不高,苦心错玉与砻刀。
正如天禄秋风夜,剔尽寒灯著广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不满足,诗人用心地雕琢文字,就像在风中刮去杂草的秋风。
去完善
释义
1. 拚老:指愿意牺牲晚年安逸的生活,努力工作。
2. 工诗:擅长写诗。
3. 恨不高:遗憾自己的水平不够高。
4. 苦心:形容费尽心力。
5. 错玉:打磨玉石。
6. 砻刀:磨刀石。这里比喻写诗的技巧和功夫。
7. 天禄:古代藏书楼的名称。
8. 秋风夜:暗指秋天的晚上。
9. 剔尽:指将灯芯拨亮,使灯光更加明亮。
10. 著广骚:创作长篇诗歌。广骚,这里指的是杜甫的《秋兴八首》。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奉答张文潜戏赠》中,邓忠臣以精湛的诗歌技艺展示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他以自己为对象,用一种自嘲和幽默的口吻表达出自己在诗歌创作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对诗词艺术的独到见解。“拚老工诗恨不高”一句展现出作者对诗歌创作的诚挚态度和坚定信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执着的追求。接下来的“苦心错玉与砻刀”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琢磨诗句、用心雕琢的过程。如同古代的工匠精心雕琢玉石和刀具,诗人也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完善自己的作品。
接着,他巧妙地将这一比喻扩展至更为宏大的背景:“正如天禄秋风夜,剔尽寒灯著广骚。”此处“天禄秋风夜”指的是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的文雅氛围,而“剔尽寒灯”则意味着在漫长的夜晚中不断地追求和努力。这两句诗将个人创作与集体智慧相结合,展示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和对知识的渴望。最后,他用“著广骚”作为结尾,暗示诗人将继续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古代文化,将自己的智慧和才情献给文学事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奉答张文潜戏赠》,是由北宋著名文人邓忠臣创作于公元1058年左右。此时正值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人们热衷于相互交流、切磋文学技艺,诗歌成为他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
邓忠臣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并未受到朝廷的重用,始终徘徊在地方官吏的职务上。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在这首诗中,他借用张文潜的戏赠诗句,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