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像
□□未生时,先有此石岩。
一从下生已,□□□□□。
初发混沌窍,吐尽龙宫函。
嗟□□□□,巍坐当空嵌。
按足大地动,□□□魔芟。
丹青架楼阁,僅免苔藓缄。
上方见顶相,下方仰裙衫。
谁如福智人,独脱神鬼监。
龛灯集烟燿,天花坠云衔。
我行岂不遥,迫此十口馋。
叩门觅津梁,忽覩大力帆。
善哉此方俗,不解走巫咸。
仰佛何拳拳,盥佛何掺掺。
灵石兆三生,神感浃至诚。
我出唁佛语,谁能知圣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未见出处,疑为衍文或抄写错误。
2. 初发混沌窍:混沌,指天地未开时的状态;窍,指气孔。这句话意思是佛像首次从岩石中凿出时,就像混沌初开一样。
3. 吐尽龙宫函:吐,指开口;龙宫,传说中的龙居住的地方。这句话意思是佛像将龙宫里的宝物都拿出来。
4. 嗟□□□□:此处缺字,可能表示佛像的威严和高大。
5. 按足大地动:按足,指佛像坐下;大地动,形容地面的震动。
6. □□□魔芟:芟,指除草。这里可能是说佛像降服了恶魔。
7. 丹青架楼阁:丹青,指绘画;楼阁,指寺庙的建筑。
8. 上方见顶相:顶相,指佛像的头顶。
9. 下方仰裙衫:仰,指抬头看;裙衫,指佛像的衣裙。
10. 福智人:有福和有智慧的人。
11. 神鬼监:监,指监视。这句话是说没有人能摆脱神的监视。
12. 龛灯集烟燿:龛灯,指佛前的灯光;集烟,指烟雾缭绕。
13. 天花坠云衔:天花,指天空中的云朵。
14. 我行岂不遥:岂,表反问;遥,指距离远。
15. 叩门觅津梁:叩门,指敲门寻求;津梁,指渡口和桥梁。
16. 忽覩大力帆:大力,指力量很大;帆,指船帆。
17. 不解走巫咸:不解,指不明白;巫咸,古代著名的预言家。
18. 盥佛何掺掺:盥佛,指洗手拜佛;掺掺,形容双手颤抖的样子。
19. 灵石兆三生:灵石,指有灵性的石头;兆,指预兆。
20. 我出唁佛语:出,指出来;唁,指哀悼。
去完善
赏析
《题大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大壮观的佛像画卷。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佛像从诞生到座落在世人眼中的全过程进行了描述。
首联“□□未生时,先有此石岩”寓意在佛教思想出现之前,这块岩石就已然存在,这里的“□□未生”意指没有宗教信仰的年代。
颔联“一从下生已,□□□□□”中,“下生”代表佛祖的诞生,与首联的“□□未生”形成对比,表达了在佛教教义指导下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接下来的几句诗通过描绘佛像的制作、建设过程以及周围环境的富丽堂皇,展现出了佛像的高贵与威严。
颈联“按足大地动,□□□魔芟”强调佛像庄重的姿态使大地震撼,表达出佛像对于芸芸众生的影响。
诗人还通过对于信徒朝拜佛像的画面刻画,反映出信徒们在面对佛像时的虔诚之心,同时也表明了佛家对于人性救赎的伟大愿景。
诗的结尾部分则讲述诗人自身在探访佛像时的感悟和思考,诗人认为那些苦苦追求生命真谛的人,会在佛像面前感受到心灵的洗礼。
总的来说,《题大像》这首诗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和描绘手法,深入浅出地传达出佛教教义的精髓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大像》是南宋诗人王易简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一年里,王易简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远离朝廷的纷争。然而,随着南宋政局的变化,他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在这一年里,他被迫离开了故乡,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光宗皇帝在位期间,朝政腐败,政治斗争激烈,民生疾苦严重。而北方的金国政权也在不断扩张,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这种时代背景使王易简更加坚定了归隐山林的决心,同时也为他创作《题大像》提供了灵感。
在《题大像》中,王易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他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歌既是对他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