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二首 其一
自古中秋月,风骚昨意难。
几人亭醉笔,终夕凭危栏。
海际掀鲸目,云端擢露盘。
一年相别恨,并与此时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中秋之月都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绝佳时刻。难以忘怀那份浓烈的诗情画意。在几座亭台楼榭之中,有几人酒酣耳热,提笔写下心中感慨;有人则整晚倚靠在高高的栏杆旁,望向远方。大海的尽头似乎掀起了巨鲸的眼睛,云端的仙人正升起带露水的盘子。一年中离别的痛苦与思念,都在此刻得到了慰藉。
去完善
释义
1. "风骚":源自屈原的《离骚》,这里借指文人的哀愁与思绪。
2. "亭醉笔":形容在亭子里饮酒、写字。"醉笔"是醉酒之后挥毫泼墨的意思。
3. "终夕":整夜。
4. "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5. "海际掀鲸目":表示月亮在海边的天际升起,如同鲸鱼露出水面。
6. "云端擢露盘":描述月亮高挂在云端的情景,"露盘"指的是承接露水的盘子,这里用来描绘月亮的形状。
7. "相别恨":分离的痛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中秋月二首 其一》以中秋节的明月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历代文人墨客咏月佳作的敬意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开篇点明“自古中秋月,风骚昨意难”,意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才子佳人在中秋时节赏月作诗,表达出中秋赏月的深厚内涵。
接下来,“几人亭醉笔,终夕凭危栏”两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赏月之际,举杯痛饮、倚栏抒怀的场景,展现出一幅热闹的中秋佳节图。
而“海际掀鲸目,云端擢露盘”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形容月亮如鲸鱼之目般大和如露盘端立在云端的景象,来表达对明月壮丽景色的赞叹。
最后,“一年相别恨,并与此时看”传达了诗人感慨人生离别之苦的心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既有对古人赏月之风的敬仰,又有对现实的真切感悟,极富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月二首·其一》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琦创作的一首咏月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正值韩琦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韩琦主要负责西北边境的防务工作,他充分发挥军事才能,屡次击败西夏军队,巩固了宋朝边疆的安全。然而,他也时常思念家乡和亲人,在中秋节这样一个传统节日,诗人借咏月来表达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愿望。
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但边患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家,尤其是西夏的侵扰,使得边境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韩琦作为一名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歌作品既有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也有对家国情怀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