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
冒暑行宜早,修途不困人。
远风清逐睡,微露湿低尘。
好月看无尽,高吟意益新。
未鸡知渐晓,天角下星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冒着暑气行走应趁早,长路漫漫不觉疲劳。
清风远去催人入睡,露水湿润带走尘土。
欣赏这美丽的月色,高唱诗句心情愉悦。
未听到鸡鸣之声,已看到天空中的星辰渐渐亮起。
去完善
释义
《早行》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韩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注释:
1. 冒暑:冒着炎热的天气。
2. 修途:漫长的道路。
3. 不困人:指行人不会因为天气炎热而疲惫不堪。
4. 远风清逐睡:远方的清风使人渐渐清醒,不再困倦。
5. 微露湿低尘:微微的露水湿润了低处的尘土。
6. 好月看无尽:明亮的月亮让人欣赏不尽。
7. 高吟:高声吟唱。
8. 意益新:心情越来越舒畅。
9. 未鸡知渐晓:还没有听到鸡叫,但是已经逐渐破晓。
10. 天角下星辰:天边还闪烁着点点星辰。
去完善
赏析
《早行》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日清晨早行的情景,以及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整首诗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联“冒暑行宜早,修途不困人”,写出了诗人冒着酷暑早早出行的原因:为了避开炎炎烈日,选择在清晨出行,以免路途困倦。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生活智慧的体现。
颔联“远风清逐睡,微露湿低尘”,描绘了清晨的风和露珠的景象。远处清新的风吹散了夏日的困倦,微小的露珠湿润了尘土,使得路面变得洁净。这里的描写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
颈联“好月看无尽,高吟意益新”,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对诗词的热爱。美好的月色让人陶醉,高声吟唱更是使诗意盎然。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
尾联“未鸡知渐晓,天角下星辰”,描述了诗人观察天象的变化。在晨曦中,鸡还未叫,但天边的星星已经逐渐消失,预示着黎明的到来。这里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对时间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行》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韩琦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9年,时值宋仁宗庆历年间。此时,韩琦作为朝廷重臣,先后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务,致力于国家政治的改革与发展。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内部土地兼并问题严重,边疆民族矛盾激化。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韩琦等人推动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如“庆历新政”等。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改革的局限,这些努力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果。
韩琦在早行途中,看到勤劳的农民为生活奔波,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创作了这首《早行》。诗人通过对早行的描绘,表达了对普通百姓辛勤劳作的敬意和对国家治理的关切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民生状况以及改革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