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文父上柏省坟
走骑引征鞍,鸣榔趁行舶。
下唐三百里,棹稳波如席。
霜晴天宇清,日暖带春色。
髻梳粲新粧,罗襦照澄碧。
怡怡兄弟情,亹亹仆驭力。
岂为诧游观,肝肠孝思激。
嵯峨上柏山,丞郎旧形魄。
松台夜漫漫,竹坞风索索。
声容弗云远,肃雝对巾帻。
追惟起家难,饱适敢笑剧。
于昭万古魂,伊嘏愿无斁。
嗟嗟天涯客,青灯延永夕。
君有霜露感,我念云水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骑马走过长途,敲击船舷跟随航行的船只。
沿着唐朝的水域行驶三百里,船只平稳,水面平静如席。
天气晴朗,阳光和煦如同春日。
梳理头发,穿上新衣,美丽动人。
兄弟间的关系愉快和睦,仆人们勤奋努力。
我们并不是为了寻求游乐观赏,而是因为心中的孝道激发起我们的情感。
登上高高的柏山,这里是昔日官员们举行集会的地方。
夜晚的松台显得格外漫长,竹林的风声低沉沙哑。
虽然逝者已去,但他们依旧能听到我们对他们的怀念和敬意。
回顾过去创业的艰辛,我们不敢对生活中的舒适感到过分满足。
希望那些在远方的人们,能够永远被铭记。
身处天涯的我们感叹不已,希望他们能够长久地保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去完善
释义
1. 走骑:奔跑的马匹。这里指马匹行走的速度较快。
2. 征鞍:出征时骑马的马鞍。这里指快速行进。
3. 鸣榔:敲击船舷上的捕鱼的工具,用于惊鱼入网。这里指船只前行中的声响。
4. 行舶:行驶中的大船。这里指船只。
5. 下唐:位于江苏淮安的下唐县,这里指从下唐出发。
6. 棹稳波如席:形容水面平静,波浪平稳,如同铺满坐垫一样。
7. 天宇清:天空明亮清澈。
8. 带春色:带来春天的气息。
9. 髻梳粲新粧:形容女子梳理头发,穿着鲜艳的新衣服。
10. 罗襦:丝质的内衣。
11. 怡怡:和悦的样子。
12. 兄弟情:指与弟弟之间的感情深厚。
13. 亹亹:勤奋努力的样子。
14. 仆驭力:驾驭马匹的能力。
15. 肝肠孝思激: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16. 丞郎:官员的称谓,这里指在柏山的官员。
17. 松台夜漫漫:形容松树下的夜晚漫长。
18. 竹坞:竹林深处的小屋。
19. 风索索:形容风吹过的声音。
20. 声容:音容,指逝去者的遗音遗容。
21. 弗云远:不远处的意思。
22. 肃雝:庄严恭敬的意思。
23. 对巾帻:对着死去者的头巾。
24. 追惟:回想的意思。
25. 起家难:创业艰辛的意思。
26. 饱适:满足舒适的感觉。
27. 敢笑剧:不敢说笑。
28. 于昭万古魂:形容英灵不朽。
29. 伊嘏:赞美敬仰的意思。
30. 无斁:不懈怠。
31. 嗟嗟:感叹的声音。
32. 青灯延永夕:形容在夜晚点起油灯,度过漫长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送高文父上柏省坟》是一首描绘亲情、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对高文父的描述,表达了他们对家庭、朋友的深厚感情。诗中的场景和情感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高文父上柏省坟》是南宋诗人葛绍体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40年左右,正值宋金战争时期。
在那个时候,葛绍体生活在南宋的临安(今浙江杭州)。他的一生都在战乱和动荡中度过的,这也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的诗歌作品多表达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在葛绍体生活的时代,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一隅,金国占据中原地区。这导致南宋和金国之间的战事不断。由于战争的影响,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在这个背景下,葛绍体创作了这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爱和对战争的痛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