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五九
云水孤藤,丛林老僧。
澜翻口角,雪点眉棱。
长春时节相联蕊,破夜光明自照灯。
内无丝而系螘,外无糁而聚蝇。
不起灭定,能应繁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云水间的孤藤,密林深处的老僧。
滔滔不绝地讲述,犹如漫天飘雪在眉间闪耀。
春天的花香四溢,破晓的光明照亮了黑暗,如明灯般照耀。
内心没有一丝杂念,却吸引着蚂蚁聚集;外表看似普通,却能吸引苍蝇靠拢。
在不动声色的禅定中,却能应对世间繁华。
去完善
释义
1. 云水:指僧人游方弘化的行迹,如行云流水般自由无碍。
2. 孤藤:比喻孤独。
3. 丛林:指佛教寺院。
4. 老僧:年老的僧人。
5. 澜翻:形容说话滔滔不绝。
6. 口角:嘴边,这里指说话。
7. 雪点眉棱:形容眉毛上的霜雪。
8. 长春:春天长驻的意思,这里比喻佛法长存。
9. 时节相联蕊:指时间流转,如同花蕊相连。
10. 破夜:打破黑夜的黑暗。
11. 光明:这里指智慧之光。
12. 自照灯:自我照亮。
13. 内无丝而系螘:比喻内心没有牵挂。
14. 外无糁而聚蝇:比喻外表没有招摇。
15. 不起灭定:指的是不为生死所动的心境。
16. 能应繁兴:能够适应繁杂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释正觉所作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五九》。诗中,诗人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位云水孤藤、丛林老僧的高僧形象。他以澜翻口角、雪点眉棱的生动形象,展示了这位高僧的智慧与气度。接着,诗人又以长春时节相联蕊、破夜光明自照灯的诗句,描绘了高僧的无畏与坚定。而后,诗人又以内无丝而系螘、外无糁而聚蝇的比喻,表达了这位高僧内心清净、不被世俗纷扰的品质。最后,诗人通过不起灭定、能应繁兴的诗句,强调了这位高僧处之泰然、应对纷繁世事的智慧与能力。整首诗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位超凡脱俗的高僧形象,展现了禅宗精神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五九》是宋代著名诗人释正觉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世纪,也就是宋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佛教艺术也得到很大发展。而诗人在这个时期的遭遇比较复杂,他曾出家为僧,游历四方,广交名士,同时也亲身经历了民间的疾苦,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这首诗正是诗人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思考创作的。他通过描绘禅人和化主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生死、宗教等方面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禅宗修行的坚定信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