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元宵灯
门前来往沸笙箫,门里何曾厌寂寥。
我欲烧灯看佛面,莫将风雨罢元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门外繁华热闹似沸腾的笙箫之音,而门内却一片宁静似乎并不厌烦这份寂静。
我想点亮灯火欣赏佛像的面容,不要让风雨打扰了元宵佳节的欢乐气氛。
去完善
释义
1. 干元宵灯:描述元宵节赏灯情景的诗词。其中“干”表示单纯欣赏,没有举行其他活动。
2. 释居简:宋代诗人,此诗是他在元宵节所创作。
3. 笙箫:指音乐声,泛指热闹的场面。
4. 厌寂寥:不喜欢孤独无聊的环境。这里用门内门外形成对比,表达作者身处热闹之中却仍然感到孤独的心情。
5. 烧灯:即燃灯,观赏花灯之意。
6. 佛面:比喻庄重肃穆的神情。此处用来形容元宵夜花灯映照出来的庄严肃穆的气氛。
7. 莫将风雨罢元宵:不要让风雨破坏了元宵夜的气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为《干元宵灯》,其主题为元宵节。诗人通过对门外热闹与门内寂静的对比,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孤独感。接着,他提到自己想要点灯欣赏佛像,以此表达对佛法的热爱和对宁静的追求。然而,他又担忧元宵夜的风雨会打断他的愿望,反映出一种无奈的心态。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向往宁静、追求心灵的解脱,却又无法摆脱世俗纷扰的矛盾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干元宵灯》是宋代诗人释居简的一首描绘元宵节景象的诗。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这个时期,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元宵佳节仍然繁华如故。诗人释居简以他独特的视角观察和体验了这个传统节日的热闹场面。在诗中,他通过描绘元宵花灯的形状、色彩以及人们对它们的喜爱,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这一历史时期,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文化氛围浓厚。元宵灯会作为民间的一项重要活动,既是人们庆祝佳节的方式,也是展示传统工艺和技艺的平台。此外,由于南宋佛教文化的兴盛,僧人参与社会文化活动较为普遍,这也为释居简创作此诗提供了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