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入蜀舟中逢春

标题包含
入蜀舟中逢春
春到依覉旅,怀开似发缄。 野禽鸣胜管,春草绿于衫。 水暖风微碎,山明日半衔。 巴西寒极地,冰雪尚千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来到我所羁留的地方,心情豁然开朗像是开启了一封信件。 野外的小鸟鸣叫比音乐还要动听,春天的草儿比我的衣衫还要绿。 水温上升,春风轻轻吹拂着水面,阳光照射在山峰上,照亮了半个天空。 尽管是在温暖的春日,但在巴西的寒冷地区,山间的冰雪仍然存在。
去完善
释义
1. 入蜀舟中逢春:诗题,意为在乘船进入蜀地的过程中遇到春天。 2. 依覉旅:依赖羁旅之情,指诗人漂泊在外的心情。 3. 怀开似发缄:形容心情开朗如同打开封缄的信一样。 4. 胜管:指美妙的音乐。 5. 春草绿于衫:春天的草地比衣衫还要绿。 6. 水暖风微碎:水温上升,和风拂面,使人感到舒适。 7. 山明日半衔:太阳初升时,山与明日的景象犹如半衔。 8. 巴西:巴山之西,代指蜀地。 9. 寒极:寒冷至极的地方。 10. 千岩:泛指众多险峻的山峰。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春到依覉旅,怀开似发缄”开篇,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感受到的春意盎然。这里的“依覉旅”和“发缄”都暗示了诗人在客居他乡,同时通过“怀开”表达了春日所带来的心境舒畅。接下来的诗句“野禽鸣胜管,春草绿于衫”描绘了春天里自然的景象:野禽欢快地啼叫仿佛胜过了管弦之乐,绿色的春草已经覆盖了衣衫。这些景象生动而富有生机,为整首诗营造了浓郁的春天气息。 在接下来的诗句“水暖风微碎,山明日半衔”中,诗人则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春天的变化。温暖的河水和轻柔的微风都透露了春天的气息,阳光照耀下的山峰犹如被日轮所拥抱,充满了光明与希望。此处采用“半衔”一词,既形象又富有意境,将日出的壮丽景观展现得惟妙惟肖。 最后两句“巴西寒极地,冰雪尚千岩”则转向了对遥远地域的描述。尽管身处春光之中,诗人却不忘遥远的巴西山地的寒冷地带,那里的冰雪仍覆盖着千山万壑。这一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观察和对世界的广泛认知。总的来说,这首《入蜀舟中逢春》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美丽景色的同时,也揭示了诗人的情怀与胸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入蜀舟中逢春》是宋代诗人赵抃在入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舟中欣赏春日景色时的心境。诗中以“桃花泛水红”来比喻春天的到来,以“离愁满眼频”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眷恋。 赵抃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然而,在这个时期,四川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赵抃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官员,曾担任过四川地区的巡抚使,负责治理当地的政务。在这次入蜀的旅途中,他亲眼目睹了蜀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在赵抃所处的时代,儒家思想仍然是社会的主导观念。赵抃作为一名儒士,非常注重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因此,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家庭、亲情、友情的深深眷恋。同时,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官员,他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