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护国昌老
缓辔到禅扃,高谈得细听。
茗花泛轻碗,烟篆度虚棂。
门外云千片,轩中水一瓶。
我来无好语,留此待丹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漫步来到寺庙门口,闲聊的声音格外清晰。
茶叶在碗中浮沉,烟雾缭绕如篆字般穿过空空的窗棂。
门前有云影千片掠过,室内只有一水的瓶中之景。
我没有好的词句,只留下这幅场景等待画家细细描绘。
去完善
释义
禅扃:禅门,寺庙的门禁。这里借指禅院。
茗花:茶花。
轻碗:轻便的茶具。
烟篆:烟气缭绕的形状。
虚棂:窗户的格栅。
门外句:形容门外景色如云一般繁多。
轩中句:意指屋子里有一瓶水,以清水象征心境的宁静。
无好语:没有好的诗句表达情感。
丹青:绘画艺术,这里是留给画家的题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洪适游访护国昌老时所作。诗歌描绘了诗人在寺院与高僧品茶论道的情景,表达出诗人的超脱心境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首联“缓辔到禅扃,高谈得细听”,意为诗人悠闲地骑着马来到了寺院,听到了高僧的教诲。颔联“茗花泛轻碗,烟篆度虚棂”,描述了品茗时的场景:茶汤上漂浮的茶叶如花朵般绽放,烟雾缭绕着窗户,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颈联“门外云千片,轩中水一瓶”,以门外翻滚的云彩和轩室内的清泠之水作对比,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壮观与生活的清静。尾联“我来无好语,留此待丹青”,表明诗人虽未能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赞美此地此情,却希望能通过画笔将其记录下来,以便后人欣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禅修境界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喜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赠护国昌老》是南宋时期诗人洪适所作。这首诗作于公元1174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的淳熙年间。当时,南宋朝廷面临内忧外患,金兵屡次南下侵扰,百姓生活困苦。在此背景下,诗人洪适离开京城临安,前往湖南任职,途中经过护国寺,与护国昌老相遇,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歌。
在这个时期,洪适正处在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他早年曾担任过翰林学士、尚书右仆射等职,但由于在政治斗争中失势,被贬出京城,担任地方官职。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于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虽然对金采取守势,但在内政方面却有一定的改革举措,如推行“庆历新政”等。然而,这些改革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得政治腐败加剧,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洪适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愈发强烈,这也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的重要动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