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夹山答佛颂
亲言言处几人知,今古无俦类莫齐。
玉马雪行归半夜,羚羊挂角月沉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亲自说过的话有几个人能明白呢,从古至今没有相似的例子可以比拟。如同在雪夜里骑着玉马的传说,月光下挂在树枝上的羚羊,都是难以捕捉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第十夹山答佛颂》是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该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以下是针对诗中词语的解释:
1. 亲言言处几人知:"亲言"在这里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教诲。"言言"表示重复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能真正理解佛祖教诲的人并不多。
2. 今古无俦类莫齐:"俦类"指的是同类的事物或人。"齐"有比较、平等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古至今没有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3. 玉马雪行归半夜:"玉马"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是一种祥瑞之物。"雪行"指在雪地行走。这句话的意思是,如同玉马在雪地行走,独自回到深夜。
4. 羚羊挂角月沉西:"羚羊挂角"是一个成语,形容事物无法捉摸。"月沉西"表示月亮落下西方,即夜晚将尽的时候。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的真相难以捉摸,就像月亮沉入西方的天空一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展现出作者深邃的哲理思考。“亲言言处几人知”表达了真理和智慧往往为少数人理解,大多数人在日常琐事中难以触及,也揭示了真理的无常性。诗人以“今古无俦类莫齐”来形容,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类的追求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玉马雪行归半夜”描绘了一幅深夜景象,玉马在雪中行走,暗喻人们在求知路上不断前行,即使面临困境和挑战,也不会放弃。而“羚羊挂角月沉西”则借羚羊的形象表达了知识和智慧的隐秘性,以及探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与迷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第十夹山答佛颂》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23年,正值唐宪宗时期。在这一年里,白居易担任尚书右丞之职,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生活较为安定。然而,此时的唐朝社会已经呈现出一定的衰败迹象,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等问题日益严重。
在这一时期,白居易的人生际遇也颇为波折。他曾因直言敢谏而遭到贬谪,后又因文才出众而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他在官场上始终保持清廉正直的品质,关心民生疾苦,希望能为国家治理尽一份力。此外,他还热衷于佛学研究,曾与僧侣交往密切,对佛教教义有一定的了解。
在时代背景方面,唐朝中期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政治上,宦官势力逐渐壮大,对皇权构成威胁;经济上,由于长期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国家财力日益枯竭,民生困苦;文化上,虽然唐朝仍以儒学为主流,但佛教、道教等其他思想也得到了发展。这种时代背景下,白居易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的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