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立夏日作四绝 其三

标题包含
立夏日作四绝 其三
熨得絺衣一番新,幅巾轻软最宜人。 花时气暖长愁夏,竹里风微又胜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谢薖,字子发,号空同先生,南宋诗人。他的生平和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谢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词歌赋。 2. 科举及第:在南宋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将竹节布衣烫得整洁如新,窄幅的布巾质地轻薄最适合佩戴。每当花开时节气温升高,我会担忧夏天的到来;而在竹林中,微风拂面让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熨得絺衣一番新":"熨"意为用热使衣服平整;"絺衣"指麻布衣,这里指的是夏天的衣服;"一番新"表示新的衣物。 2. "幅巾轻软最宜人":"幅巾"是一种头巾,形状像长方形;"轻软"指质地轻盈柔软。 3. "花时气暖长愁夏":"花时"指花开的时节,即春夏之交;"气暖"指气温升高;"长愁夏"表示在夏季高温下感到困扰。 4. "竹里风微又胜春":"竹里"指竹林中;"风微"指微风;"又胜春"表示比春天的风更舒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夏时节的服饰、景物和心情。诗人通过描述衣服的舒适、季节的变换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传达了春天的短暂和夏天的来临这一主题。首先,“熨得絺衣一番新”描绘出诗人整理好崭新的夏装,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炎热天气。接着,诗人用“幅巾轻软最宜人”表现了初夏时节凉爽的风吹拂在身上的舒适感。随后,诗人提到虽然春天花香四溢,但气温的逐渐升高使他感到烦恼;而竹林中微风轻拂的感觉则让他觉得比春天更为舒适。最后,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于夏天到来的担忧和对春天的眷恋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立夏时节的微妙变化,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敏感观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夏日作四绝 其三》是宋朝诗人谢薖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具体时间为公元1100年左右。 在创作这首诗时,谢薖正身处逆境之中。他原本出生于书香门第,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由于家族牵连,他被贬谪到偏远的地区。在这段时间里,他对自己的遭遇感到无奈和痛苦。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个时期的北宋王朝,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虽然国家相对安定,但由于官僚腐败和政治斗争激烈,社会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诗歌创作,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谢薖在这首诗中写道:“残春近日尽,立夏一阳生。病骨瘦难任,羸躯愁不成。风吹桃李花,如雪满江城。但使心不竞,草木同交情。”表达了他在人生困境中对春天的留恋和对夏天的期待。虽然身体虚弱,但他仍然保持了一颗平和的心态,希望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共同度过这个艰难时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