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江君佐游五福寺观竹二首 其二
小池环插碧琅玕,气韵萧梢六月寒。
一夜清霜群木落,独留孤节与君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个小池塘环绕着绿色的竹林,六月里的气氛和气质都显得格外凉爽。
一夜之间,清新的霜气使所有的树木都凋落了叶子,只有这孤独的竹子和您一起欣赏这美景。
去完善
释义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诗人谢薖(kē),这是一首描绘福寺内翠竹景色以及诗人借景抒情的诗作。以下是诗句中的一些注释:
1. “与江君佐游五福寺观竹二首”:这是诗的题目,其中的“江君佐”指的是诗人的朋友。
2. “小池环插碧琅玕(láng gān)”:其中“碧琅玕”形容翠绿的竹子,此处描述的是环绕着寺庙的小池塘周围种满了绿意盎然的竹子。
3. “气韵萧梢六月寒”:描述了竹林中的气氛宁静而凉爽,即使在炎炎夏日也有阵阵凉意。
4. “一夜清霜群木落”:这句意味着在秋天来临的夜晚,气温骤降,周围的树木都因此落叶。
5. “独留孤节与君看”:这里用竹子的生长特性,以比喻君子的品质——坚贞不屈,独立于尘俗之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景象。诗人以“小池环插碧琅玕”起笔,生动地描绘了池畔翠竹环绕的场景。接着用“气韵萧梢六月寒”来表现初秋时节的凉爽气氛,给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感觉。
然后,诗人通过“一夜清霜群木落”这一句诗传达了秋天的到来以及草木凋零的现象。此时,只有翠竹在寒冷的夜晚依然挺拔,坚韧不屈。诗人通过赞美翠竹的品质,传达了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最后,诗人以“独留孤节与君看”作结,既表明自己欣赏翠竹的品质,同时也希望这种品质能够感染到读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与江君佐游五福寺观竹二首 其二》是南宋著名诗人谢薖创作于公元1167年。当时南宋正处于偏安一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谢薖作为一名儒士,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高中,于是他选择寄情山水之间,以诗歌抒发心中的感慨。他与江君佐志同道合,一同游览五福寺,欣赏美丽的竹林景色。这首诗便是记录他们这次游历的感怀之作。
谢薖在此诗中,通过对五福寺竹子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具有普遍性,反映了南宋文人在面对政治现实时的矛盾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