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绍圣二年八月十八日观潮于浙江亭书

标题包含
绍圣二年八月十八日观潮于浙江亭书
怒势豪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高与月轮参朔望,信如壶漏报朝昏。 吴争越战成何事,一曲渔歌过远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米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米翼之是当时的进士,母亲阎氏也出自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激愤的情绪如同雷霆响彻海门,当地百姓相传这是伍子胥的灵魂。 天空中云阵翻滚,伴随着雷鸣震撼,大地上银白色的波浪汹涌,如同万马奔腾。 海浪之高犹如天上的月亮,随着日夜交替而升降,其准确就像计时器指示时间一样。 无论吴越两国争夺成败如何,一曲渔民的歌声都会飘过远处的村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绍圣: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1094年-1097年),这里指米芾作诗的年份。 2. 海门:钱塘江入海处。 3. 州人:这里指浙江一带的人。 4.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期的楚国名臣,后投奔吴国,任大夫,辅佐吴王夫差成就霸业。他死后被尊为钱塘江潮的神灵。 5. 天排云阵:形容天空中云朵排列的形状如同战阵一般。 6. 千雷震:形容声音巨大,犹如千雷轰鸣。 7. 地卷银山:形容江潮汹涌翻滚,如同银色的山脉。 8. 月轮:月亮。 9. 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十五称为“望”。这里指月亮在朔望时的不同景象。 10. 信如壶漏:比喻时间的流逝。 11. 吴争越战:指历史上吴越两国之间的战争。 12. 渔歌:渔民唱的歌谣。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描绘了浙江潮的壮观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自然的浩渺和力量。首联“怒势豪声迸海门”形象地描绘了江潮汹涌澎湃的气势,同时传达出诗人的感慨之情。州人传说这是伍子胥的怨魂所化,为诗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接着,诗人用“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来比喻江潮的声势之大,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而“高与月轮参朔望,信如壶漏报朝昏”则借月轮、壶漏等意象,突出了江潮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震撼力。最后,诗人通过“吴争越战成何事,一曲渔歌过远村”的发问,表达了对历史纷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通过描绘浙江潮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绍圣二年八月十八日观潮于浙江亭书》是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米芾创作的一首描绘钱塘江潮的壮丽景象的诗篇。创作时间为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 在这一年里,米芾正处于人生的中期,他的书法艺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同时在官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他并没有被名利所迷惑,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这一天,他在浙江亭观潮时,被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深深震撼,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个时代,宋朝的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诗歌、绘画、书法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在这样的背景下,米芾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通过自己的笔墨将钱塘江潮的壮丽景象生动地呈现出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