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感兴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感谢上天的眷顾和大地滋养的力量,让我得以生存于世。然而,我的命运却不尽相同,就像天地之间的差异。
我的家族世代恪守道德传统,致力于弘扬文明的正义。家中收藏了数百卷书籍,这些经典著作犹如屹立天地间的支柱。
请告诉那些具备松树般坚韧品质的人,他们不应羡慕如鲜花般的短暂荣耀。让我们共同沐浴在大自然的光辉中,留下永恒的芬芳。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皇天后土:即天与地,泛指大自然。
2. 力:赋予生命的力量。
3. 不我均:谓自然界中万事万物贵贱不均。
4. 若为:岂知为何。
5. 世道德:世代相传的道德观念。
6. 旨意:主旨大意。
7. 匡文明:意谓以道德规范社会行为,使社会更加文明。
8. 四百卷:言其家族所编著文献丰富。
9. 独立天地经:指其家族贡献卓著,地位崇高。
10. 寄言:寄托言外之意。
11. 青松姿:喻指坚定正直的品质。
12. 朱槿:即扶桑,一种鲜艳的花卉,喻华丽、短暂的事物。
13. 昭昭:明显、显著的样子。
14. 大化:造化,大自然的变化。
15. 遗芳馨:遗留美好的气息。
去完善
赏析
皇甫松的这首《古松感兴》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沧桑的看法。开篇两句“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是诗人的自嘲,他以天地之力比喻自己的出生和命运,暗含了贵贱不均衡的社会现实。接下来诗人强调自己的家族秉承道德之旨,致力于弘扬文明之光。然后笔锋一转,借自家的丰富藏书传达出诗人独立的精神追求。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青松与朱槿相比,表达了对品格高洁、坚韧不屈的人格魅力的赞美。最后两句“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意味着诗人在宇宙自然的壮丽景象中找到了归宿,并以此抒发其人生的哲思。整首诗深沉内敛,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一个清醒而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松感兴》是唐朝诗人皇甫松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46年,即唐玄宗天宝五年。这个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前夜,大唐帝国表面繁荣昌盛,实则已经埋下了动荡的种子。
皇甫松,其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主要活动在盛唐时期。据传,他曾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官员。然而在这个时期,他感到社会上的种种矛盾和危机,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这种情绪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如《古松感兴》等作品。
在诗中,皇甫松通过对古松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他以古松为象征,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既反映了他对时代的关切,也展示了他在个人生活经历中所积累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