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惜牡丹花二首

标题包含
惜牡丹花二首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朝中叶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通俗易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即便是在晴朗的日子里,看着花瓣坠落地面已让人满心惆怅,更何况它们最终会化作尘泥,消逝于无形。
去完善
释义
萎红:枯萎的红花;离披:分散、飘零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两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牡丹从盛放到凋零的过程,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深叹息。第一首诗以“惆怅”开篇,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晚来唯有两枝残”一句,既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后两句则进一步强化这种情感,用“明朝风起”的假设表达了对未来不可控命运的担忧,而“夜惜衰红把火看”则刻画了一个静谧而深情的夜晚场景,凸显出诗人对当下的珍惜。 第二首诗延续了第一首的主题,但更加注重动态描写。“寂寞萎红低向雨”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雨水打湿了花瓣,使其显得愈发憔悴。“离披破艳散随风”则转而表现花瓣被风吹散的状态,极具动感。最后两句“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由景入情,将自然现象上升到哲理层面,抒发了对生命归宿的无奈与哀伤。 整体来看,这两首诗语言清丽婉约,意境悠远,既体现了白居易对细节的敏锐捕捉,又融入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组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任翰林学士时创作了这组诗。彼时诗人正值仕途顺遂,却目睹春日牡丹由盛转衰的景象,不禁联想到人生无常与自身命运。在翰林院北厅与友人窦给事宅南亭赏花之际,面对即将凋零的牡丹,他深感惋惜,遂写下这两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中既有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叹惋,也暗含对自身境遇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