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谢倅景英赴阙

标题包含
送谢倅景英赴阙
言诗必南雅,自郐吾无讥。 嗟余生已晚,观人以观诗。 人情日变化,往事十九非。 相从饰边幅,欲语怀衔羁。 久不见官寺,下与家人夷。 渡江六十年,得此心目疑。 早从诸公游,晚佐一郡治。 居尝陈谊高,动与作吏违。 大白浮朋簪,单车款民扉。 多文虽素履,用拙真良规。 二年意绸缪,一别事渺弥。 有酒公不饮,赠言我何裨。 穆穆清朝班,佥曰尚德宜。 何妨著此翁,衣冠皓须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要吟诗必定选择《诗经·小雅》,其余的我并无太多苛求。 叹息我的生命已过盛年,理解他人也需要理解他们的诗篇。 人的情感日益变化,过去的事务已经变了多次面目。 相互依靠维持表面和谐,想说话却心有芥蒂。 长时间没有见到官员,回家后和家人平和相处。 渡过长江已有六十年,心中疑惑得以解开。 早年就跟随各位贤达游玩,晚年则辅助治理一个地区。 平时言行高尚,行动却常常与官场的规矩不符。 戴着大白帽在朋友之间游走,独自驾车前往民间拜访。 尽管擅长诗文,但我始终恪守清白的人生信条。 用拙劣的方法是真善美的规则。 两年的友谊情深意长,一次离别便相隔遥远。 有了美酒您不喝,赠送给我的言辞对我有何帮助? 肃穆的朝班,大家都说崇尚道德最为适宜。 不妨让这个老者,穿着官服露出白胡子和清秀的眉目。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言诗必南雅:指谢景英的诗才出众,具有南方文人的高雅气质。 2. 自郐吾无讥: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形容谢景英的诗歌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使人无话可说。 3. 生已晚:指自己出生的时间太晚,未能赶上文学的黄金时期。 4. 人心日变化,往事十九非:形容世事沧桑,人事变幻无常。 5. 相从饰边幅:意指与谢景英交往过程中,对他的言行举止感到拘束。 6. 久不见官寺,下与家人夷:描述谢景英在地方任职时,与百姓相处融洽,没有官员的架子。 7. 渡江六十年:指陈傅良与谢景英共度了六十年的时光。 8. 大白浮朋簪:指与朋友聚会畅饮。 9. 单车款民扉:形容谢景英亲民爱民的品质。 10. 多文虽素履:指虽然学识渊博,但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 11. 用拙真良规:意指谢景英虽然才疏学浅,却有很好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12. 二年意绸缪,一别事渺弥:指与谢景英相处两年的美好时光,如今离别,一切事情都变得模糊不清。 13. 有酒公不饮,赠言我何裨:表达自己对谢景英无法举杯共饮的遗憾和对他的祝福。 14. 穆穆清朝班,佥曰尚德宜:形容朝廷选拔贤能,众人一致称赞德行为人。 15. 何妨著此翁,衣冠皓须眉:意指谢景英这样德高望重的老人,完全可以入选朝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陈傅良对于朋友谢景英即将离去的惆怅和不舍之情。首联通过赞扬南方雅正的诗歌风格,暗示了诗人对朋友的认可和尊重。接下来的几联,则通过描绘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中间几联则通过描述谢景英的生活态度和工作作风,表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最后一联则表达出作者希望谢景英能够在新的职位上发挥出色,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谢倅景英赴阙》是南宋诗人陈傅良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1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代,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南宋偏安江南,北方领土被金国占领。南宋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对外则采取求和的方针,导致国家局势不稳。在此背景下,文人墨客多关注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等问题,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关于作者陈傅良,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在诗歌中,他以表达民众的心声为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他与谢景英交情甚好,同为宋代文人,他们共同关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课题。当谢景英即将离开赴任时,陈傅良写下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