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游普光寺

标题包含
再游普光寺
春来时,春红照我衔清杯。 老僧朴野自合道,只从一笑忘形骸。 秋时到,诗翁清瘦秋容老。 吟成兴尽可以归,一雨岩前恰初过。 劳生自适能几人,白云流水谁相亲。 黄金满屋莫使悟,悟便输他方外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裳(1919年-2012年),原名容鼎昌,字黄裳,笔名黄裳,山东益都人,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 他于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晋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到来的时候,春天的花朵照着我端起一杯清澈的酒。 老年僧人穿着朴素在田野里非常符合道义,只因为一次微笑就忘记了他的形体和容貌。 秋天到了,诗人消瘦了,秋天的景色也更加苍老了。 当写诗的兴致尽了就可以回去了,一场秋雨正好刚刚过去。 忙碌的人生中,能够自我满足的人又有几个呢? 白云、流水谁能与我相亲呢? 即使有黄金装满房子也不要让我明白过来,明白了就会输给那超越世俗的春季了。
去完善
释义
1. 普光寺:位于浙江省江山市的一座寺庙。 2. 老僧:对老年僧人的尊称,这里指普光寺的僧人。 3. 朴野:质朴无华,不加修饰。 4. 一笑忘形骸:一笑而过,忘却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5. 诗翁:对诗人或诗作的尊称,这里指作者自己。 6. 秋容:秋天的景象。 7. 吟成兴尽:指作诗的兴趣得到满足。 8. 劳生:辛苦奔波的人生。 9. 白云流水:隐喻与世无争的生活。 10. 黄金满屋:形容富有,这里指世间的财富。 11. 莫使悟:不要让事物让人领悟到世事的无常。 12. 方外春:世俗之外的美好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两次游览普光寺的情景。春天来时,诗人在寺中赏花饮酒;秋天来时,诗人在寺中作诗抒发感慨。诗中的“老僧朴野自合道”表达了作者对僧人恬淡生活的向往,而“白云流水谁相亲”则透露出诗人在繁忙生活中渴望与自然亲近的心情。诗人认为,即使拥有黄金满屋,也无法领悟到这种自然的美好,而这种美好正是佛家的真谛所在。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禅意,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游普光寺》是南宋文学家、诗人黄裳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所作。这一年,黄裳已是六十五岁的老者,经历过官场沉浮、世事沧桑。他曾担任尚书左司郎中等职务,但因直言敢谏,屡屡触怒权贵,被贬谪外放,辗转各地。晚年时期,黄裳退居故里,寄情山水,写下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 创作《再游普光寺》时,黄裳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饱受金人侵扰之苦;朝政腐朽,权臣当道,士人屈从媚上,唯求自保。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黄裳选择在山水诗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以表达自己对恬淡生活、自然景色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