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君与正新建浮桥
秋风百柁倚江皋,幻出城南不柱桥。
虹影勒回天际水,鹢头惊退海东潮。
白银阙里看车马,赤玉阑边听鼓箫。
硎刃有余舟楫在,待随芝检上云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边的小舟上感受秋风的轻拂,幻化出的城南景象如此美好。彩虹般的倒影在水面上舞动,仿佛是天际的水墨画;突然出现的飞鸟,让海边的波涛更加激荡。站在那华丽的宫阙中看着车水马龙,赤红的玉石栏杆下传来鼓乐的声音。还有那些娴熟于水的船夫们,准备跟随这位人物登上云霄。
去完善
释义
【秋水】这里指江水。
【百舸】百艘船。
【江皋】江边高地,这里指江边。
【幻出】突然出现的意思。
【城南】这里的意思是城南的建浮桥工程。
【不柱桥】这里是指浮桥。
【虹影】彩虹般的光芒。
【勒回】拉回。
【鹢头】鹢是一种水鸟,鹢头比喻船只的头。
【海东潮】海上的潮水。
【白银阙】古代皇家宫殿的建筑,这里泛指华美的宫殿。
【赤玉阑】红色的玉石制成的栏杆。
【听鼓箫】聆听鼓声和箫声。
【硎游刃有余舟楫在】这句意思是处理问题得心应手,好像船桨在水中一样自如。
【待随芝检上云霄】等待随着使者上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建桥的过程及其带来的便利,表达了诗人对工程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首联“秋风百柁倚江皋,幻出城南不柱桥”,通过对比秋风中的船只和浮桥,表现了工程的宏伟壮观;颔联“虹影勒回天际水,鹢头惊退海东潮”,形象地描绘了浮桥横跨江面的场景,展示了其稳固性;颈联“白银阙里看车马,赤玉阑边听鼓箫”,展示了桥上繁华的车马往来和热闹的市井生活;尾联“硎刃有余舟楫在,待随芝检上云霄”,诗人以此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史君与正新建浮桥》是南宋时期徐似道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后期,当时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然而有识之士依然努力在艰难时局下为人民谋福祉。在此背景下,诗人赞美了唐史君和正新君等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立志建造一座连通两岸的浮桥,方便百姓往来,显示出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虽然建设浮桥的过程困难重重,但他们始终坚定信念,终于完成这项工程,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正值南宋末年,金兵入侵,国土沦丧,民不聊生。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深深感受到了国家的苦难和民众的困苦,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重新振作,民众能过上安稳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