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太和
我本田家子,驱来作长官。
政虽无小异,民却自相安。
静或焚香坐,闲因展画看。
庸人扰之耳,只道太和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家本是种田人家,如今却被驱使来做地方长官。尽管政治并无多大的差异,但百姓们却能自给自足、安居乐业。闲暇时或许会静静地上香坐着,也可能会因为无聊而展开画卷欣赏。或许只有那些平庸的人才会打扰这种宁静的生活,认为这种太平盛世是很难维持的。
去完善
释义
1. 田家子:指出身农家的人。
2. 长官:指地方官吏。
3. 无小异: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4. 自相安:自己保持安定。
5. 庸人:指愚昧之人。
6. 扰之:干扰、打扰。
7. 道太和:指政治祥和的局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徐似道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观。首联以“我本田家子,驱来作长官”开篇,突出了诗人的出身背景,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却因为机缘巧合成为了一位长官。颔联中,诗人提到虽然他的政治理念并无太大差异,但他的治理方式却让人民得到了安宁。颈联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时而安静地烧香静坐,时而悠闲地欣赏画卷。尾联则表现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无奈,他认为那些庸人只会扰乱人心,却难以体会到太和之美。全诗以一种平和、超然的心态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理想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守太和》是南宋诗人徐似道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50年至1207年之间,也就是南宋中期。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金国的入侵,中原地区局势动荡,战乱频发。徐似道的家族也深受战乱之苦,他的父亲在战争中牺牲,使得他的家境一落千丈。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徐似道并没有放弃对学问的追求,他刻苦读书,勤奋写作,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人。
在这首诗中,徐似道以“守太和”为主题,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的渴望。他认为只有遵守道义,才能实现天下太平的理想。这也是当时许多文人的共同愿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这首诗正是反映了徐似道在这个时代的经历和思考,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