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
老去功名不挂怀,高眠之外只清斋。
偶因种竹便多事,风叶扫余还满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岁渐长,不再担忧曾经的功名成就,除了高枕安眠和清淡饮食外别无他求。偶尔因为栽种竹子而觉得繁琐,但清风拂过,竹叶飘落在台阶上,也是一种别样的雅致。
去完善
释义
《偶题》:这是一首描述退休生活的诗歌,作者是宋代文人徐似道。
1. 老去:年纪渐老;衰老。
2. 功名:古代科举考试中试者所取得的功名,代表社会地位与声望。
3. 挂怀:放在心上;担忧忧虑。
4. 高眠:指生活闲适安逸,睡眠安稳。
5. 清斋:清净的斋饭或素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简单的生活饮食。
6. 偶:偶尔;偶然。
7. 种竹:在居所周围种植竹子,这里暗示作者过着简朴恬静的生活。
8. 多事:做多余的事情。这里表示由于种植竹子而引发的一系列事情。
9. 风叶扫余:被风吹落的竹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隐逸生活和对名利的超脱态度。首句“老去功名不挂怀”表明诗人已经放下了对功名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第二句“高眠之外只清斋”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的心境,诗人除了休息和清净的斋饭外,不再关心其他世俗之事。
接下来的两句“偶因种竹便多事,风叶扫余还满阶”描述了诗人因为栽种竹子而变得有些忙碌,尽管他努力打扫落叶,但仍有许多叶子落在台阶上。这里表达了诗人虽然远离世俗纷扰,但仍然无法完全摆脱世事的牵绊,从而展现出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题》是南宋诗人徐似道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50年至1207年之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金国的侵略和内部政治斗争的激烈,南宋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投身于抗金救国的事业,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徐似道作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人生际遇也与此密切相关。他曾担任过临安府尹等重要职务,对国家的治理和民生问题有着深刻的了解。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多次受到排挤和陷害,这使他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在诗中,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文学界,出现了许多具有爱国主义情操的诗人和作家,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通过诗歌抒发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倡导恢复中原、抗击外侮的思想。这些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南宋文学的发展。因此,徐似道的这首《偶题》也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深刻思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