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卢仝茅屋面桃李,杜老草堂依柳梅。
我欲四时相照映,小窗时对此君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卢仝的房屋茅檐上栽满了桃树和李树,杜甫的草堂则倚靠着柳树和梅花。
我想要四季都得到它们的陪伴,因此在小窗边经常对着这些美好的植物开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卢仝:唐代文人,此处借指茅屋主人;
2. 茅屋面桃李:形容茅屋周围种满了桃树和李树;
3. 杜老:指杜甫,唐代著名诗人,此处借指杜甫的草堂;
4. 草堂依柳梅:意为草堂附近种植了柳树和梅花;
5. 我欲四时相照映:表达诗人希望自己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竹子;
6. 小窗:指的是窗户,因为空间狭小,所以称为“小窗”;
7. 此君:古代文人墨客对竹子的尊称,以表示对竹子的敬意。
去完善
赏析
《竹》这首诗以卢仝、杜甫两位诗人的雅居为背景,展示了竹子四季常青的特点和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首句“卢仝茅屋面桃李”描绘了卢仝茅屋周围桃李争艳的景象,而“杜老草堂依柳梅”则暗示杜甫草堂中柳梅相映成趣的画面。接下来,诗人表示希望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竹子的美好,并通过窗户时时与这位君子为伴。整首诗既赞美了竹子的品质,又表达了诗人与竹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似道的《竹》是一首描绘竹子精神的古典诗。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那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时期。徐似道是南宋著名学者和诗人,他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他的道德追求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在南宋末年的时代背景下,由于政治腐败和民族矛盾加剧,使得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徐似道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他通过观察竹子这一自然景物,将竹子的高尚品质和坚韧精神投射到自己的身上,表达了他对高尚品质的敬仰和对艰难时局的坚韧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