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太和米纲
一鞭加尔肤,万刃划吾腹。
就令猛于虎,何忍食子肉。
世无冷镬汤,邑尽活地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顿痛击之下,肉体受到无数伤害。即使比老虎还要凶猛,又怎忍心吞噬自己的孩子?这世界没有寒冷的热水,城市变成了无尽的生死轮回之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装太和米纲:题目中的"太和"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山西太原地区,米纲是指装米的船。
2. 一鞭加尔肤,万刃划吾腹:这里形容了运输的辛苦,皮肤受到鞭打的痛苦就像有万把刀在割自己的肚子。
3. 就令猛于虎,何忍食子肉:用老虎比喻官员对百姓的凶残,即使他们对百姓再残酷,也不应该吞噬掉百姓的血肉。
4. 世无冷镬汤,邑尽活地狱:意思是世上没有寒冷的沸水可以让人死亡,而每一个城镇都充满了苦难如同地狱一般。
去完善
赏析
《装太和米纲》这首古诗通过强烈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社会黑暗的一面。首句“一鞭加尔肤,万刃划吾腹”形象地刻画了人们在压迫和剥削下的痛苦生活。接着,诗人以“就令猛于虎,何忍食子肉”的反问表达了人们在这种困境中的无奈与悲愤。最后两句“世无冷镬汤,邑尽活地狱”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人间的苦难和地狱般的折磨无处不在。全诗情感强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装太和米纲》是南宋诗人徐似道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力衰弱,内外矛盾激化。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徐似道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官职,但因不愿趋炎附势,逐渐远离官场,回乡隐居。这一时期的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国家的现状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虽然表面上维持着国泰民安的假象,但实际上却隐藏着重重危机。一方面,金国的威胁始终存在,另一方面,国内的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生活困苦。此外,南宋统治者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益激烈,这些都给诗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似道写下了《装太和米纲》一诗,通过对米价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民生疾苦。他用犀利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