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魏公读书堂
去郡五里安国寺,断蓬荒蓧成丘墟。
郡人不置瓜李嫌,公亦甘与泉石居。
想憎俗事败人意,独愿打火勤三余。
今人不出如处女,陋室屋暗百不如。
闻君读书胡乃尔,政恐心地忘芟锄。
前辈浑厚应有此,难弟难兄俱可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郡城五里处的安国寺,已变成一片长满蓬蒿和荒芜地带的废墟。当地人并不计较其中的瓜田李下之嫌,你也在山泉岩石之间乐于安居。你应该感到羞愧的是自己辜负了那美好的理想,我猜测你现在的日子一定是用尽全力地烧着火勤奋学习。可是而今的人们都不出户如同处子一般,他们的陋室昏暗,甚至一百个都不如一个。听说你还坚持读书,我倒是要质疑你是否真的能不忘初心?你的前辈们应该有如此深厚的心志,而你也完全可以写入他们那样的史册中。
去完善
释义
1. 去郡五里安国寺:这里的“郡”指的是州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这里指从州郡出发前往安国寺的路程只有五里之遥。
2. 断蓬荒藋:蓬,草本植物;藋,草名。这里形容安国寺周围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
3. 成丘墟:丘墟,荒废的遗迹。这里指安国寺已经破败不堪,成为一片废墟。
4. 瓜李嫌:即瓜田李下的嫌疑。这里用来比喻此地远离喧嚣,没有引起别人猜疑的地方。
5. 泉石居:居住在有泉水和石头的环境里,表示生活环境的宁静与自然。
6. 想憎俗事败人意:憎,厌恶;俗事,世俗之事。这句说作者厌恶世俗的事情让人失去斗志。
7. 打火勤三余:打火,点燃火把;三余,冬天、晚上、雨天,都是可以利用的时间。这句是说韩魏公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勤奋学习。
8. 如处女:像处女一样不出门,形容闭门读书的状态。
9. 陋室屋暗百不如:陋室,简陋的房屋;屋暗,光线暗淡。这句是说房屋简陋,光线不足,条件很差。
10. 闻君读书胡乃尔:胡,为什么;乃,如此;尔,这样。这句询问听说您在这里读书为何会如此用功。
11. 政恐心地忘芟锄:政恐,只怕;心地,内心世界;忘芟锄,忘记忧虑。这句是担心韩魏公内心过于专注学习,以至于忘记了生活的忧虑。
12. 前辈浑厚应有此:浑厚,淳朴厚道;应有此,应当有这样的事。这句是说前辈们应该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13. 难弟难兄俱可书:难弟,指才能相等的兄弟;难兄,指才能相等的兄长。这句是说像这样优秀的兄弟都可以载入史册。
去完善
赏析
《韩魏公读书堂》是一首描绘古代文人隐居读书生活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韩魏公读书堂环境的描绘,展现了韩魏公的隐逸之志和高尚品质。
首先,诗人通过对“去郡五里安国寺,断蓬荒蓧成丘墟”的描绘,形象地展示了韩魏公读书堂所处的环境。这里的荒芜景象,既暗示了韩魏公的隐逸之志,也表现了他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接着,诗人通过“郡人不置瓜李嫌,公亦甘与泉石居”的描绘,表达了韩魏公与当地居民和谐共处的情景。这里的“瓜李嫌”源自“瓜田李下”的成语,意指容易引起误会的情况。然而,当地居民并没有对韩魏公产生误会,这说明他的人格魅力得到了人们的尊重。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想憎俗事败人意,独愿打火勤三余”的描绘,表现了韩魏公对世俗事物的厌恶和对读书的热爱。这里的“打火勤三余”是形容韩魏公勤奋学习的场景。“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为在冬季、夜晚和阴雨天这些空闲时间努力学习。
接下来,诗人通过“今人不出如处女,陋室屋暗百不如”的描绘,表达了对韩魏公的敬仰之情。这里的“今人不出如处女”是形容韩魏公的隐居生活,表示他与世无争的高洁品质。而“陋室屋暗百不如”则是表达诗人对韩魏公简陋居所的赞美,突显了他的高尚品质。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通过“闻君读书胡乃尔,政恐心地忘芟锄”的描绘,表达了对韩魏公读书态度的敬佩。这里的“胡乃尔”是疑问语气词,表示惊讶或赞叹。诗人认为韩魏公如此痴迷于读书,恐怕连自己的心灵都会被忘却。这句话既表现了韩魏公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也暗示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
最后,诗人通过“前辈浑厚应有此,难弟难兄俱可书”的描绘,表达了对韩魏公及其兄弟的赞美。这里的“前辈浑厚”是指韩魏公等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诗人认为这样的品质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因此他用笔墨记录下韩魏公的故事,以供后人学习和借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韩魏公读书堂》是南宋诗人熊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韩魏公(即韩琦)的读书堂景象,赞美了他的勤奋好学精神。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熊克作为一位文人,深感忧虑,希望通过文学的力量来唤起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韩魏公读书堂的描绘,表达了对勤奋好学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国家和民族需要像韩魏公这样的优秀人才来振兴。
熊克生活在南宋晚期,这一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熊克作为一名文人,深感忧虑,希望通过文学的力量来唤起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韩魏公读书堂的描绘,表达了对勤奋好学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国家和民族需要像韩魏公这样的优秀人才来振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