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仲远
仲远英俊人,落笔惊飞电。
来自神仙中,风姿冰雪盥。
我谪天南陲,君来适相见。
忆昔我与君,射策麒麟殿。
君时气横秋,九万抟风便。
文辞洒星斗,议论倒江汉。
便宜上玉堂,不尔登蓬馆。
别来二十年,青衫尚州县。
兰薰麝所忌,玉洁女多怨。
嗟我正衰迟,何阶往论荐。
岂有如此人,而得长贫贱。
朝廷方急贤,珠璧联清贯。
去去行勿迟,九天春昼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仲远为人风度翩翩,书写时犹如疾电般令人惊艳。
他是来自仙境般的才俊,气质高尚如冰雪。
我被贬至南方边陲之地,你却刚好来访相遇。
记得那时候我们同在皇宫应试。
你的才华横溢,好像随时都可以振翅高飞。
你的文章璀璨如星辰,言论纵横八方。
你应该被选拔入朝为官,而不是停留在宫门外。
分别已有二十年,你还只是在地方当官。
因为你过于高尚,使得有些人对你妒忌。
可怜我已老去,无法为你举荐。
怎能有这样的人才长久地贫穷低下?
朝廷正急需人才,如同串联起来的珍宝。
赶快离开这里吧,不要再迟疑了,九天的春天已经来临。
去完善
释义
1. 《送郑仲远》: 张九成为送别友人郑仲远所作的诗篇。
2. 仲远: 友人的名字,这里代指郑仲远。
3. 英俊人: 优秀杰出的人物。
4. 落笔惊飞电: 用“落笔”形容郑仲远下笔如有神,写作速度快;用“惊飞电”形容其作品令人赞叹不已。
5. 来自神仙中, 风姿冰雪盥: 赞美郑仲远的气质高雅脱俗。
6. 我谪天南陲: 作者说自己被贬谪到南方边远地区。
7. 忆昔我与君, 射策麒麟殿: 回想当年在皇宫中一起考试。
8. 君时气横秋, 九万抟风便: 赞颂郑仲远在考试时才华横溢,像大鹏鸟一样勇敢搏击。
9. 文辞洒星斗, 议论倒江汉: 形容郑仲远的文学才能和卓越的口才。
10. 便宜上玉堂, 不尔登蓬馆: 意谓郑仲远本应受到皇帝的提拔,却因各种原因未获重用。
11. 青衫尚州县: 穿青衫的人,指担任地方官职的郑仲远。
12. 兰薰麝所忌, 玉洁女多怨: 意谓郑仲远的才德为众人嫉妒,如同兰花被麝香压制,白玉遭女子怨恨。
13. 嗟我正衰迟: 感叹自己年老体衰。
14. 何阶往论荐: 不知道如何推荐郑仲远。
15. 岂有如此人, 而得长贫贱: 疑问为什么这样的优秀人才却长期不得志。
16. 朝廷方急贤, 珠璧联清贯: 朝廷正在选拔贤能之士,希望郑仲远能得到重视。
17. 去去行勿迟, 九天春昼暖: 祝愿郑仲远早日离开这寒冷的地方,迎接美好的明天。
去完善
赏析
《送郑仲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天南陲与郑仲远相见的情景。诗人赞赏郑仲远的才华横溢和风度翩翩,追忆昔日一同在麒麟殿考试的时光。郑仲远的才华使他本应登上玉堂,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如今已过二十年,仍屈居于州县。尽管郑仲远才德出众,却受到恶人的嫉妒和中伤。诗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助他一臂之力,但愿朝廷能够重视贤才,使郑仲远得以摆脱困境,迈向更高的舞台。全诗表达对郑仲远由衷的赞美和深深的同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朝廷选拔人才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郑仲远》是南宋诗人张九成的诗作,这首诗以送别友人郑仲远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离愁别绪中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深不舍。据史书记载,该诗创作于南宋高宗年间(约公元1127年-1162年)。
在这个时期,由于金兵南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身为一名文人士大夫的张九成,他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及对亲友分别的不舍之情,更加深刻地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送郑仲远》一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朋友间离别的普遍现象以及人们对友情的珍视,更表现出诗人面对战乱、人事无常的无奈和感慨。
此外,在这个时期,宋朝理学的发展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文人墨客皆以其为中心展开各种探讨和实践。张九成作为一位儒家学者,深受时代的影响,其诗歌创作也充分体现出理学家们的精神风貌,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同时也强调道德伦理的内在修养。总之,在《送郑仲远》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下,我们可以窥见南宋初年国家危局与个人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体会到诗人在特殊时期的诚挚情感以及对世事人生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