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明发华宗
长卿倦游欲东还,幸与诸公俱出关。
世事转头都委梦,人生何计得长闲。
残花烂漫飘村坞,细雨亷纤隔砀山。
谁写熙宁十才子,老夫亦入画图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卿厌倦了漫游想要回到东方,幸运的是和诸位友人一起出了关卡。
世间的事转头就变成了梦境,人生的闲暇时光如何能够长久呢?
残败的花朵在村落里绚烂地飘落,细细的雨丝在砀山之间飘荡。
谁在描绘熙宁十年的才情之人呢?老夫我也在这幅画中。
去完善
释义
1. 长卿:指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西汉著名文学家。此处用来比喻作者自己。
2. 倦游:形容游历已久感到疲倦。
3. 幸与诸公俱出关:指有幸和其他同僚一起离开京城。
4. 转头: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5. 委梦:即梦境,把世事看作一场梦。
6. 熙宁: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公元1068年-1077年),在此处指代北宋时期。
7. 十才子:熙宁年间十位知名的文人墨客。
8. 老夫:谦称自己的年老之态。
9. 隔砀山:隔着砀山县。砀山,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砀山县。
去完善
赏析
沈辽的这首诗《次韵酬明发华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俗纷争、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感。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长卿倦游欲东还”、“残花烂漫飘村坞”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人通过对“世事转头都委梦”和“人生何计得长闲”的感慨,表达了身处熙宁时期(北宋时期)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的结尾,诗人以自嘲的方式提到“谁写熙宁十才子,老夫亦入画图”,表达了自己虽有才情,却未能逃脱时代命运的感叹。整首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沈辽(1032-1088)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学者。他的这首《次韵酬明发华宗》是一首酬答诗,表达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至元丰元年(1078年)之间,此时沈辽正值青年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游历过许多地方,结交了许多朋友。
在这段时间里,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文学创作,尤其是在诗歌方面。沈辽深受这种氛围的影响,他在与友人的交往中,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沈辽还受到当时儒家学派的影响,主张仁政爱民,关注民生。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在《次韵酬明发华宗》中,沈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质朴,体现了沈辽在这一时期的生活态度和人文素养。
去完善